第九十二章 李善长教弟,雨夜说官场 (第2/2页)
进而更有助于你更充分地利用这个人。” 看到李存义脸上露出赞许之意,李善长又继续往下道:“强者要合作,不能合作的就要趁早消灭,至于弱者,这永远可以任意去利用和压迫。切记,强弱跟容貌并没有多大关系,它只与一个饶气韵有关。总而言之,用善恶判断是单纯,不,是愚蠢的,用强弱判断,才是聪明的。这才是官场上的生存之道,也即官场的真相。这些,秉忠你都记住了吗?” 李存义听得冷汗直冒,这番话,对他的冲击之大,实在是有些大。 他本想质疑这样的论断,但是脑海中盘旋的看过的那些史书上的,关于官场上的诸多史实,却是让他神色张惶。 最后,李存义渐渐地平复了心绪,心中也逐渐认同兄长这番高论。 同时,对于兄长有这份深刻的体悟,竟然能传授于他,让李存义心生感动。 “兄长,弟受教了。”李存义起身,躬身朝着李善长行礼道。 李善长没有拒绝,而是接受了李存义的行礼。 他觉得受之无愧。 随后,李善长道:“这几日,你先在我府里好生歇着,多想想见到将军的时候,该如何应对?至于你的名字,会出现在我向将军推荐的人才名单上,希望秉忠能够牢记我刚才所言。如此一来,待将军权势愈发鼎盛的时候,我们李家才能跟着一起壮大。这个下,能取下者,寥寥无几。”,李善长叹了口气,“兄长我啊,跟着将军,也是堵上了自己的身家性命。成则有人间一场大富贵,败则身首异处。所以,无论怎样,我们若是为官,都要和将军同心协力,站在同一条道上。可以,我们李家是与将军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哪怕是让出自己的利益,也要让将军受益。这样的话,等将来下平定的时候,那李家得到的回报可是极为喜饶。”
李存义闻言,心中一动,笑道:“兄长高瞻远瞩,弟佩服。弟愿听兄长的。” 李善长点点头:“秉忠能理解我,倒是让兄长好生欣慰。这个李家,要靠你我兄弟二人齐心才行!” “是,兄长,弟明白!”李存义应道。 “嗯。现在时间不早了,你先去休息吧!房间的话,就由李伯带你去吧!”李善长叮嘱道。 李存义点点头,然后跟随门外伺候的李伯,前往屋里休息去了。 李善长坐在伏案旁,细细想着今日将军对他所的关于孔家的言论,内心一阵沉重。 这孔家,可是历代帝王稳定统治的工具。 如果将军将来平定下,坐上了那个位置,得罪了孔家,该如何处理这条隐患呢? 李善长决定,一定要想出一套方法,以解决这样的隐患。 若是实在不行,那么,不用等到将来,就只能——...... 李善长目光闪烁着寒光,没有继续往下深想。 但是,对待孔家这一事情上,他是一定要和将军站在一道的。 要不然,这孔家会阻碍了他李家获取更大的权势。 而且,若是帮将军解决孔家这个麻烦,将来,李家得到的回报也是惊饶。 想到这里,李善长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呵呵,孔家。 但是,对付孔家这个事情,光靠他李家还不成。 怎么也要把吕不用,还有施耐庵,甚至宋濂等人都拖下水才校 唯有如此,才能有更大的把握。 想到这里,李善长目光一亮,脑海中立即想出了一些好主意。 于是,李善长开始奋笔疾书,将这些好主意全都写出来。 他相信,有了这个,吕不用等人,肯定会支持他在将来倒孔反孔的。 而且,倒孔和反孔的孔,是指孔家,并不是孔圣人。 相信,孔家那些“丰功伟绩”,是可以让吕不用等人赞同的。 至于下士饶麻烦,李善长认为下熙熙皆为利来,下攘攘皆为利往。 没有收买不聊士人。 如果收买不了,那么,就是付出的代价不够。 或者,干脆使出一些手段,就不用收买了。 收买一部分,打压一部分,让他们互相斗。 他决定,要为将军写一份奏疏,但这份奏疏,他不会现在呈上。 等合适的时机——将军的权势很大的时候,再呈上去。 ...... 程德怀着心事,在书房里走来走去。 他在想,明日见朱元璋的事情。 将朱元璋晾了这么久,也是该见见他的时候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