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32章:吓死人的皇帝朱元璋回来了,叶大人怼胡惟庸你算个屁! (第1/2页)
“魏国公,您看陛下这是意欲何为啊?” “还请魏国公示下,让我等心里多少有杆秤,不然这心里没底啊!” 向来以大儒自居的翰林院大学士,孔子的第五十五世孙孔克表,面对徐达,直接就是一副虚心请教之姿。 唯有那才由太常寺卿改任吏部尚书,也才刚刚把女儿嫁给朱标当侧妃的吕本,还在那里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 当然,也本来就不关他的事! 叶青考上举人和任命知县,都是洪武三年的事情,那个时候的他还只是一个太常寺卿。 他之所以能成为吏部尚书,也是因为把女儿送给朱标当侧妃之后,才被朱元璋破格提拔。 可尽管不关他的事,但他已经在这个位置上了,所以还得认真听魏国公的分析赐教。 他吕本不是朱元璋肚子里的蛔虫,但他也还算了解朱元璋。 朱元璋的亲情观念重,可以因为这份姻亲重用他,但他也绝对可以做到因公废私。 毕竟他吕本不是他朱元璋的儿子,如果稍有不慎,他这个亲家之臣,还是有机会上断头台的! 想到这里,吕本也抬起头来,看向站在奉天殿门匾之下的徐达。 所有人的眼里,奉天殿门匾之下,站着三位大臣! 左数第一位身着红袍官服的大臣,看起来比朱元璋面善不少,但那股让人心生敬畏的气质,却弱不了多少。 朱元璋的底气来自于一身龙袍和掌中的国印,而他的底气则来自于他与朱元璋的兄弟情谊,以及自己以南伐北,驱逐北元的不世奇功。 当然,他这个人从来不居功自傲,也从来不因为是朱元璋从小到大的兄弟,就得意忘形。 即便是现在已经穿上了,象征的正一品武将的雄狮补子大红官袍,长期持有大明帅印,也依旧恪守君臣本分! 徐达看了看孔克表,只是淡笑道:“陛下不来前殿,只是让殿下下朝去见他,那就是他的家事。” “既然是陛下的家事,也就不是我等应该置喙的了。” 紧接着,他又继续说道:“陛下召见他们而不召见我们,自有陛下的用意,更不是我等应该置喙的事情。” “诸位身为臣工,奉诏见驾,奉旨行事即可,我等各回官衙,各司其职便是!” 话音一落,徐达就撩衣跨步前行,所过之处,百官无不让道。 在文武百官看来,徐达说得这番话很有道理,也很有教育意义,但也绝对是场面话以及屁话。 他们甚至还知道,以他徐达对朱元璋的理解,就算没有猜出全部用意,但也猜出了八成,可他就是故意不说。 可就算知道他故意不说,也拿他没有办法! 因为他是当朝太傅、还是中书右丞相、更是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的魏国公! 百官见不能从徐达那里知道分毫,就看向了中山侯汤和,汤和只是说了句魏国公说得对,然后就跟着追上了徐达。 紧接着,他们又看向朱元璋的外甥曹国公李文忠,可李文忠的说辞也和徐达差不多。 李文忠话音一落,直接就追随徐达而去! 不仅是李文忠,就连那一批武将,也脱离了他们的队伍! 现在还站在这里的,也就是以相权为首,以淮西文人为主的这一帮人。 这帮人明面上跟着胡惟庸混,但实际上就连胡惟庸本人,也还在暗地里跟着洪武四年就退休回老家的李善长混。 没有办法,这些人就只有眼巴巴的看着胡惟庸了! 孔克表向胡惟庸拱手道:“胡相,这可如何是好啊?” 胡惟庸只是面向大家,学着徐达的口气严肃的教育了一番,然后就让大家该干嘛干嘛去。 但也就在离开奉天殿之后,他又私自让人把孔克表和吕本,叫到了中书省职司衙门。 “你二人赶紧按照陛下的口谕办事,让那两个人不要慌乱,见机行事,你们知道情况之后,再来找我!” 很快,孔克表和吕本就去找人了。 还是那句话,想找到那两个官吏是很简单的,只要调查一下存档卷宗就可以了。 二人离开之后, 胡惟庸却是手指敲着桌面,脑子快速的思考了起来。 “叶青!” “雁门县知县叶青?” “早该想到了,陛下和娘娘就不是出去随意走走,就是因为你那封看似找死的自评奏折,跑去了雁门县!” 其实,胡惟庸对叶青这个人可以说是既陌生又熟悉。 之所以陌生,是因为只闻其名而不见其人! 之所以熟悉,是因为叶青是少有的,敢拒绝他抛出的橄榄枝的人! 也正如叶青那‘人越位高权重就越贱’的说法,正是因为他给胡惟庸的回信只有‘伱算个屁’四个字,才让胡惟庸对他叶青是那么的记忆深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