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五章 林泉指退路 (第2/3页)
定鼎天下。 人都说李建成懦弱,才使太宗才华、军功凸显其上,其实不然! 李建成平定河南、平定刘黑闼都还是有两下子的。即使这样还是输给太宗,为什么? 因为他多与文士相交,疏远武臣的缘故。后来虽极力弥补,已远不及矣! 老夫望大公子以前车为鉴,从初始即能使文武宾服,这样才能在将来顺理成章,不致重蹈覆辙呀!」 贺章的话听着刺耳,但显然是发自肺腑。娄世用沉默片刻,施礼道: 先生金玉之言,世用谨牢记心中!世用有件事相托……,」他停顿了下又说:「茶山娄氏乃吾家同宗,还望先生手下留情,差不多就可以了。」 「呵呵,这个自然,老夫省得。」贺章微笑着点点头。 到了约定的时辰,上坂渡的人们开始紧张起来。 渡口对面用竹筋水泥砌就了两道墙,墙从底到垛口上部高七尺; 北面这道向西延伸后拐向南与槠溪水左岸相接,总长约一百六十步; 另一道较短,基本是南北向,长约五十步,两者间有二十几步宽的缺口用拒马防御着。 左营和鸟铳队负责在这里守卫,形成了一座保卫渡口的桥头堡。 槠溪水在上坂渡这个地方河道突然变窄,在这里架设浮桥不需要太费材料,但是水速加快,水深增加却是个麻烦。 原来周芹的想法是利用船只铺板的办法,但很快发现这样不行,不但浮桥本身不稳定,而且根本走不了满载的马车,更别说是李丹改造的重型货车了。 于是李丹决定改修一座半永久性质的桥。 首先,原来的浮桥暂时保留。 李丹让大家用做泥坯砖的方式制作水泥板,每块厚一拳,大小三尺见方,中间预留给桥桩木柱留的孔,直径约一掌。 预制的水泥板两天干透,先打好桥桩木,由水性好的人逐一「引导」,将预制板从桥桩木上方套入,沉进水中形成五尺高的水泥「串串」。 用长方形篾笼盛满大块的卵石做成沉箱,在「串串」周围垒成深井,每个宽七或九尺,长一丈六尺。 最后往井里设辅助桩、填埋沙砾和水泥到顶。 统共做了四个桥墩,中间两个桥墩上搭起两座塔门,通过塔门上方的滑轮、绞盘和粗大、结实的藤索控制中间桥板的吊起和放平,这样即便上、下游过船也可通行。 木材打好榫卯,预制板和水泥都加快了桥的搭建过程,造好之后浮桥就被拆除,因为船还要归还给水寨。 由于有坚固桥墩的支撑,这座桥即便在通过重型货车的同时走少量行人也不成问题。 娄世明听说一夜间河上突然多了座桥,连忙带五、六个随从骑马赶来查看。 在距离桥头堡三百步远的地方看了许久,转头对莫学义道: 「这李三郎确实有点本事,竟然这么快把软桥改成了硬桥。可惜他是官军那头儿的,不然真是个济世兴邦的人才啊!」 约定的遣返俘虏和物资转运是从酉时开始。 在桥头堡的守卫是左营负责,防御是萧万河的拿手戏,左营大部都在这里,留了两队人在对岸桥头守卫。 桥头堡里还有林顺堂的贰中队准备随时接应,河对岸山坡背后是整个右营和罗右的肆中队,他们将在行动开始后随第一批物资出发,前行至水寨北门外埋伏。 前营全体和高汉子的三中队静静坐在本队的马车边,他们将跟随第二批辎重、六百民夫直抵水寨北门外,然后在那里列阵警戒。 盛怀恩带领的官军在荒岭东南山脚下集结,他们是全军的预备。 在大源渡口,麻九的护卫队和他侄儿宋小牛的镇抚队负责人员遣返,他们的右后方竹林里埋伏着潭中绡的后营和刘社的壹中队。 这个时候,在吉阳山大营灯火辉煌的中军帐内,银陀还没最后拿定主意。 虽然娄世用带来了封王的许诺,以戈阳做他的封地,众人也「千岁、千岁」地恭贺了半天。但不知为什么,他心里总觉得不踏实。 银陀是个三十出头的汉子,中等个,连鬓胡子粗眉毛,塌鼻梁让他的容貌看上去十分凶恶。 但实际这家伙是个挺会算计和耍小聪明的,要不怎么连娄自时都只能恨得牙痒痒呢? 他原本是个福建寺院里的护寺武僧,因女干杀了某乡绅的女眷受到通缉,因此跑到山里银矿做工。 在与税监和官军的对抗中由于武艺出众被推举为监工头领,渐渐地开始有了名气。因他一直留着寸发,所以被人用了「银陀」这么个诨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