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六章 京师缺燃料 (第1/3页)
布衣首辅第一卷小元霸第二百四十六章京师缺燃料刘喜才把丰宁郡王世子送进十王馆,第二天就被皇帝叫进宫去,向他详细询问了这段时间和李丹、青衫队接触情况以及安仁的恢复。 皇帝的墙上挂着那幅安仁大桥全景图,听着刘喜的介绍感慨不已。 听说余干正在筹划横跨东河的白马大桥,皇帝惊讶,询问了所需费用和商户募捐情况,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次日刘喜又带着皇帝的旨意再次南下,他给李丹带来的可不仅仅是加勋赏赐这类消息。 晚饭后两人一起散步时,他悄悄地将洪大年的弹劾告诉给李丹。李丹一愣:「弹劾我?可我才六品呐?」 「不可思议吧?」刘喜抿嘴一笑:「在下听说时也这么觉得。皇上说了,要你不必太放在心上。 陛下说,这件事是冲他去的,有人要以此证明陛下年轻,不会识人,缺乏能力。他说,相信你做事不至于如此鲁莽,不过也许会让你受些委屈,请三郎你有个心理准备。」 「无妨,我做事对得起天地。请侍中转告陛下,臣相信陛下会为臣做主,事情总有昭雪大白的那天。」 李丹拥有前世对上下五千年历史的知识,很快就看出皇帝一箭双雕的用意,但他并不在乎。 这段时间李丹已转变思路,他开始把团练看作是青衫队的实战训练基地,从团练下来的青衫队骨干被安置到各行业,起到了藏兵于民的作用。 只要茶山社一声召唤,迅速召回数千能战之士并不难,所以没必要死抱着团练不撒手。何况将来还要参加科举,毕竟文官治国,必须逐渐淡化别人心目中自己的」武夫「形象。 刘喜点点头,略有些担心地问:「虽然大人这样讲,在下还是得替陛下问一句,他们所说藏匿逃军、包庇乱匪头目这些事……?」 「所谓逃军二字不知从何说起?我队中确有官军的军官和士兵,他们来到团练是为的训练和提高战力。 侍中也知道青衫队自建立到现在总共也没多少日子,之前是百姓,现在要与乱军相抗没有官军的指导肯定办不到。 这些事都向巡抚大人禀告,并征得他同意的。并且有不少官军军官在团练里挂着重要职位。 比如余干守备杨大意、第一营指挥董侯用,兵器总监宋迁等人。团练能协助官军打赢每一仗,和在这边供职的官军弟兄们的贡献密不可分! 包庇乱匪头目这个罪名更可笑,卑职不知道反正、归顺的头领是不是他们说的这些人?团练里这种走错路又幡然悔悟重新为朝廷效力的大有人在! 像二营指挥赖伍发、三营副廖汉清、四营指挥高汉子、中军连正石大军。这些人在乱军那边曾指挥少则数百、多则上千的部曲,现在为赎罪哪怕只带一百人部下也奋力向前! 上次进出上饶接世子,许多人身上都带了伤,卑职觉得仍将他们看作‘乱匪头目的人,是不是心胸也太窄小了?何况这些人的存留、任用,卑职也无隐瞒,都是报告过的。」 刘喜边听边在心里暗记,微微点头。「那么大人可以保证没有疏漏?」 「除去战场上临机处断、不得不事后向巡抚大人上报的那些之外,绝无卑职擅专或欺瞒上官的行为。」 「那我就放心了!」刘喜点头,然后想起临行皇帝差人给他带的一句话,连忙一拍额头:「差点忘记陛下的一件要事!」 「何事?」李丹被他吓了一跳,忙问。 「陛下目前有个绝大的难题,他要我来问你可有解决之道?」 「侍中请说说看。」 「因今年雨水多的缘故,商京如今薪炭不足。」 「哦,这件事,卑职先前听南来的客人说起过。 不过,睢州山中不是有石炭可用吗?我听说好像也有开采。」 「石炭这东西虽好,但敢用的人少。」刘喜说。 李丹马上明白了缘由,笑道:「卑职晓得缘故了。侍中明日回到安仁馆舍可见一物,是我命人刚刚订制的,目前只有英贤馆和团练指挥部在用。 那个东西应该可以解决商京的需要。我回到余干便先去商会,要他们准备充足的供货,并调派人手北上,争取尽快为商京解决今冬急需。」 他并没说是什么东西,不过刘喜猜一定和取暖有关。次日他回到安仁的英贤馆时果然发现屋内用青砖砌了个台子,然后沿着墙往上砌到三尺高。 台上是个散发着金属光泽的桶样东西,热烘烘地,上面放着一个铁皮水壶正冒热气。有铁皮卷成的筒形管道沿着墙上去伸向户外。 「这是什么?」他好奇地围着打转,不过马上就感到身上热起来。一名仆人上前帮他解开带子、摘走披风,笑着回答: 「刘老爷,这东西叫做煤火炉,是用来烧煤饼的。上头放个壶,这样屋里就湿润不燥性。哦,这是李三郎叫铁工厂铸造的。 这批成品一共九台,这院里给了五个,还有三个在指挥部,另一个在县衙大堂上。听说明天还有批新货,主要供给军医所、本县的县学、敬老院和济孤坊……。」 「等等,你说的煤饼是什么东西,在哪里呢?」 「老爷稍候。」仆役转身出去。不一会儿用块布托了块黑乎乎的东西进来,放在青砖台子上。「老爷请看,这就是煤饼。 是用碎煤、石灰和着泥土制成的。给各位老爷用的一等煤饼,里面加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