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三章 迁徙和分地 (第1/2页)
第175章迁徙和分地 虽然后世的倭国在一转军国之后给人一种好勇斗狠、血腥残忍的印象,但事实上倭人并不算是一个能提供优质兵员的种族。 因为岛屿侏儒化现象的存在,像是倭国这样的岛国人种身材都会普遍比大陆人种矮小很多。 后世的倭人通过种种手段改良自身基因,又以优异的物质生活条件来促进青少年发育,其国家民众的平均身高也才堪堪达到一米七,并且还因为经济形势的原因在开始下降。 可以说,这就是倭国人种基因的身高极限了。 而在现在这个无论是物质生活条件,还是人种改良都无从谈起的时代,倭国人的平均身高也就只是在一米四到一米五之间。 虽然不乏有身高一米六、一米七的高个存在,但和大明这一时期平均身高一米六八相比,就未免有些鸡立鹤群的感觉。 所以朱瞻在认真考虑之后,还是决定从大明本土征兵作为主力,九州这边征招的倭人则尽可能的矮子里面拔高子,挑选一些不是太矮的家伙来充当辅助军。 毕竟九州岛在朱瞻上表朝廷的那一刻,就已经算是大明郑王藩的一部分了,这些倭人虽然不能算是明人,却也能算是大明治下子民了。 让他们当兵并非是不能接受的事情,而且倭人悍不畏死,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可是非常好用的敢死队或者炮灰。 自己精心训练出来的青玉卫,朱瞻可舍不得让他们去当敢死队或者炮灰,损失一个他都得心疼。 “王爷,扩军一事尚有一个问题需要王爷决策,这征招来的士卒是否要迁移其家眷,还请王爷示下。”听到朱瞻让他去征兵,左长史并没有直接应下差使,而是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对于扩军这件事,左长史一直在负责,这其中和朝廷的文书往来,相关事宜的安排都是他在经手。 因此,扩军当中的重要问题,左长史也知道的一清二楚。 是否迁移士卒的家眷,这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甚至于关系到士兵的战斗力。 “朝廷的惯例为何?”面对这个问题朱瞻并没有贸然做出决定,而是先询问了朝廷是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的。 “其实按照以往的朝廷惯例,是不迁移家眷的,卫所士卒大多是就近征发军户从军,避免士卒离家太远,思念家乡而兵无战心。”说到这个问题,左长史倒是并没有向朱瞻长篇大论,只是简单的介绍了一番之后便解释道:“但咱们郑藩这次征讨倭国,士卒已经离开家乡太远,尤其是王爷您的青玉卫,他们都是江浙人。 从江南来到北方服役本身就已经够远了,现在又到了倭国,士卒思念家乡的情况在军中已经颇为严重了。 如果不是王爷您治军严谨,军中军纪严明,征讨倭国也算是为家乡减轻倭患,恐怕军中早已军心浮动了。” 左长史说的略有几分严重,但却也是实情。 这可是交通非常不发达的封建时代,这个时候如果说有人从南方到北方去从军,很大可能是一辈子都没有机会再回到家乡的。 不说战死沙场什么的,光只是距离遥远难以归乡,以及服役从军十几二十年后家乡已经没有自己的生存空间,就已经极大的影响了士卒异地从军的军心了。 其实不要说是普通士卒了,就算是郑王府的属官们很多也都对此颇有微词,只不过他们到底是官,只要能够在倭国立足了,还是能够把家眷接过来的。 也正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