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章牢笼治世【求收藏追读】 (第1/2页)
方孝孺早在四十来岁,就已经是名声鹊起的儒家学者了。 虽然从未中过举,但他是宋濂的学生。 而宋濂又是谁? 大明第一太子朱标的老师! 所以方孝孺在很早之前,就被朱元璋发现是个人才。 可朱元璋偏偏不用他,反而留给自己儿子。 结果儿子挂了,又留给孙子。 也就是说,方孝孺的命比较硬,谁用谁死。 当然,这只是开玩笑。 其实方孝孺是千古难得一见的忠臣。 当初面对朱棣的屠刀,那是一身浩然正气,坚决不向恶势力低头。 就连朱棣的儿子仁宗皇帝朱高炽,后来都替他平反了。 由此可见,方孝孺为人臣子,绝对是忠心耿耿。 关键是,朱允炆不会用啊! 自古以来,历史的惨痛教训都在讲一个道理。 那就是用儒家思想去治国,是多么的可笑,多么的无知,多么的祸害无穷。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汉武帝刘彻采用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最终完成了汉朝人民的思想统一。 但并不是说,他要用儒家思想去治国。 相反的,他采用了始皇帝留下来的法家治国的理念。 这种外儒内法,儒皮法骨的政策,才是真正的治国之道。 而朱允炆的治国之道,却恰恰相反。 他的政策,大多都是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被制定出来的。 作为朱允炆时期的‘文官之首’,方孝孺也参与了很多政策的制定。 比如对那些岁数大的老人,每年赏赐米,rou,衣服棉被。 如果是孤寡残弱,则由官府收养。 同时还重视农桑,兴办学校,大开科举,加强儒学教育,考察地方官吏,扶持贫困灾民,鼓励忠孝,掩埋那些无人收容的尸骨,减免田租等。 而且,当时还规定,寺庙田产只有五亩,多余田产必须退给百姓。 这些政策,对百姓而言,无疑是有利的。 毕竟朱元璋时期的法律,过于严苛,百姓既不敢怒,也不敢言。 方孝孺这些文官,不仅纠正了一些冤假错案,还平反了朱元璋时期的罪人。 所以,方孝孺也不是被后世妖魔化的腐儒。 他纵使有错,也是想让这个国家变得更美好。 只不过,他的那些建议,太理想化了而已。 朱冠文寻求方孝孺的帮助,其实是想合理的使用他。 老话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在朱冠文看来,方孝孺就是一截好钢。 用好了他,绝对是一个治世能臣。 “方先生,孤有两件事想寻求你的帮助!” 朱冠文先是朝方孝孺行了一礼,然后神色严肃的道:“第一件事,孤需要你主持恩科!” “臣只是翰林院侍讲,哪有资格主持恩科?”方孝孺诧异道。 “以方先生的才学,难道还有谁不服?” “这....这于礼不合。” “方先生,孤知道于礼不合,但孤需要一个能挑重担的人,你明白吗?”朱冠文目光灼灼的盯着方孝孺。 那感觉,跟pua差不多。 但方孝孺非常受用,有种被重视的感觉,当即拱手道:“臣定不负所望,为国家选定良材!” “方先生,这个不对!” “啊?” 方孝孺一脸茫然,不知道哪里说错了。 却见朱冠文板着脸道:“科举的第一要义,既不是为国选材,也不是话语天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