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曲线救国从挖矿开始 (第1/2页)
其实从明朝中后期开始,矿业同样也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单位。 朱冠文这样做,是想把这种生产单位提前几十年,用地区经济来冲击现有的‘重农抑商’政策。 当下的户部,其实并不算太难,因为大明缺钱但不缺粮。 只要老百姓有吃的,穷点并没多大的关系。 但朱冠文觉得,光吃可不行,还得过上好日子。 那么,想要过上好日子,钱就成了一个巨大的问题。 按照朱元璋的设置,军,农,匠三籍,子子孙孙世代都得干这一行。 农民,那一万年都是农民。 军户,就算你全家死绝了,你也得找人替你从军。 至于你找的是子侄,还是外甥,都不重要。 而匠籍,同样如此,你祖祖辈辈都得为匠人。 这种户籍制度若不改革,是无法推动商业发展的。 可想要改变现有的户籍制度,还得涉及土地改革,税制改革等等。 一重重枷锁,朱冠文哪有那么多时间去打开。 所以,他采用曲线救国的办法,先从军籍商业开始发展。 这些裁撤下来的军籍,让他们再发挥余热,也不存在什么挂籍经商。 而是让他们在矿山周围经营,逐渐发展到周边城镇,带动周边城镇的经济。 如此一来,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势必会影响全国经济。 商业税收也会相应增多。 那国库的钱越来越多,官员的福利待遇越好,他们还反对大开商业吗? 说白了,就是用钱来堵住朝中大臣的嘴。 眼见耿炳文四人目瞪口呆,朱冠文又笑着解释道:“诸位爱卿不要惊慌,且听朕说完!” “陛下,您这一次性裁军十万,容不得臣等不惊慌啊!”耿炳文回过神来,愁容满面的道。 “是啊陛下,您这也太大刀阔斧了!”徐辉祖也哭丧着脸道。 虽然五军都督府分别管理京师及各地卫所,但这种大规模裁军,还是京营兵,由不得他不痛心疾首。 毕竟他名义上是五军都督府之首。 其实不光他,就连曹国公李景隆,兵部尚书茹瑺,都想上前劝阻朱冠文。 然而,朱冠文没有给他们劝阻的机会,又解释道:“四位大人稍安勿躁,朕没有说一次性裁军十万,而是分批次裁军,矿业局的发展,也不是马上调遣十万人去全国各地开矿!” “那陛下的意思是?” 茹瑺带着疑惑的看向朱冠文。 朱冠文接着道:“朕打算检阅京营之后,先拿几个卫所试点,逐步替代那些原来的老弱残兵!” “替代?” 李景隆仿佛抓住了什么重点一般,急忙道:“陛下的意思是,京营的五十万编制不动,而是把那些老弱残兵替代出去?” “不错!” 朱冠文表示认可的点头道:“朕要将京师营打造成四种类型的军队,分别是步兵十五万,水兵十万,以及骑兵十五万,火枪兵十万!” “步兵、骑兵,火枪兵,臣等尚能理解,但这水兵,为何要建立在京师营?”耿炳文不解的道。 朱冠文笑道:“以后水兵的作用非常大,京师营作为拱卫皇城的军队,自然不能缺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