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皇帝不急,尚书急 (第2/2页)
是。”说着,他话锋一转,接着道:“只要建立起朝廷的信用体系,宝钞将不容易贬值,那百姓手中的钱财也不会减少!” “而且,宝钞不仅能作为流通货币,还能兑换成银两,可谓一举两得!” “陛下此言虽然有礼,但臣还有一事不明。”郁新沉吟道:“朝廷建立信用体系,有何好处?除了让百姓获利.....” “哈哈哈,郁尚书还不算愚钝,你能看到这一点,说明你在户部不是尸位素餐之辈!”朱允炆大笑道。 “臣....” 郁新张了张嘴,欲言又止。 心说,我若是尸位素餐之辈,还能在高皇帝当政时期苟活? 坟头的草都不知道多高了! 似乎看出了郁新的窘迫,朱允炆笑着摆了摆手:“郁爱卿别介意,朕没有贬低你的意思,反而在夸赞你的反应速度!” “臣知道,还请陛下解惑....” “嗯。” 朱冠文笑着点头道:“其实朝廷能够获得的好处就是,那些百姓存起来的宝钞!” “陛下的意思是.....” “看来你已经想到了,不错,宝钞这东西是有流通性的,咱们得分两头看!”
朱允炆解释道:“朝廷印发宝钞,是流向民间的,只要朝廷的信用体系建立起来,让宝钞不轻易贬值,那么百姓手中的宝钞,就是银钱,而银钱,就是宝钞!” “但对朝廷来说,宝钞的本质是什么?纸!” “因为朝廷颁布了法令,使这些纸具有了银钱的属性。” “朝廷用宝钞能换取物资,只要信用体系还在,朝廷就能一直换取物资,而且民间留存的那些宝钞,就是朝廷的收获。” “别说一户存一贯,就是十户存两贯,这都是多少银钱了?” “这这这....” 郁新瞳孔犹如九级地震,不由有些口干舌燥。 大明如今的人口早就超过了千万,假如十户存两贯,那便是两百万贯。 这还只是保守估计! 往大了点想,假如一户存一贯,那就是两千多万贯。 要知道,大明如今的银钱税收也才两百多万贯。 郁新实在想不通,为什么老朱在的时候,朱允炆不提出这个建议,偏偏等老朱死了才提出来。 他难道就不怕老朱的棺材板压不住,爬起来揍死他这熊孙子吗? 要是自己的孙子是这德行,自己铁定往死里打啊! 太他妈气人了! 我的棍子呢! 郁新越想越气,竟然忍不住环顾左右。 朱允炆见状,愣了愣,疑惑的问道:“郁爱卿什么东西掉了吗?朕帮你找?” 郁新:“......” 郁新:“没有,臣就是脖子不太舒服....” “既然郁爱卿累了,那就等下再聊......” 朱允炆说着,朝王忠摆手道:“王忠,沏茶!” “不用不用,陛下您继续,臣已经没事了!”郁新连忙道。 “没事也喝杯茶嘛,不急。” “陛下不急,臣急啊!” 朱允炆歪头道:“你急什么?” “陛下,您的设想虽好,但有一个大问题!” 郁新道:“就算百姓的钱落到朝廷手中,朝廷也不敢乱花....” “为何?” “因为陛下说的朝廷信用是靠那些金矿银矿建立起来的,万一百姓要拿宝钞兑换金银,朝廷该怎么办?” 听到这话,朱允炆陡然一震,心说这家伙好厉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