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上红梅_第十六章 钟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六章 钟情 (第2/2页)

恍然大悟:怪不得此女卓然不群,原来竟是名将之后!

    有佳人相伴,几盏酒下肚后,元侃自然性情大开,频频和刘娥碰酒,刘娥也是来者不拒。杨崇勋位卑,和襄王又没有什么交情,自然唯唯诺诺,不敢像平日吆五喝六那样放开大喝;张耆和王世忠则是职业习惯,跟着襄王公干从不喝酒,今日都破例喝了几盏。

    此时,热菜先后摆了满满一桌子,无非是昨日胡其筠介绍过的菜品,很是丰盛。元侃感叹道:“想不到这家店里竟然有宫廷名菜!”尝了两口连连点头。

    元侃借着兴致,对众人提议:“今天就不行酒令了。我说一句话,你们跟着说,谁说错了罚酒!”众人齐声附和。

    元侃危襟正坐,慢慢说道:“鸾老头脑好,好头脑鸾好!”张耆听了,心中暗笑:襄王又在拿这拗口的词来捉弄人。

    原来,这句据说是隋朝大将军施若弼,在取笑一位叫“长孙鸾”的老年大臣时说的。那老爷子头发快掉光了,说话严重口吃,施若弼竟然编出这样的词来戏弄人家。

    上个月,元侃从一宫女口中听到了这句,觉得有趣,今日正好拿来一用。

    元侃让王世忠和杨崇勋先来,两人结结巴巴早忘了词;张耆在元侃私下练习这句时早已熟练,此时却故意说错一个字;到了刘娥,竟然用汴京口音流利说了下来。

    元侃大喜,陪着被罚的三人喝了一盏。此时,刘娥起身说道:“小女子给大家唱个曲子助兴。”大家一齐说好,于是刘娥用手打着节拍,唱到:

    “春花秋月情浓,去匆匆,奈何东边日出西边晴,花黄泪,相思醉,何时逢。最是长相厮守绿丛中。”

    大家齐说好听,元侃问道:“这词是何人所作?”

    刘娥说:“别人都称他闻公子,据说是个外地人,满腹经纶,却是三考不中。那日听我说唱,听到兴处,却无钱打赏,就将此曲送给我;以后来听曲,便拿所作交换。但我从来不知道他现在干些什么,住在哪里。”

    元侃笑了一下:“倒是个才子,只可惜都写些男女之事,不以家国为重。”

    刘娥嗔怪笑着说:“我们这些穷人,总要先把温饱解决了,再考虑其他吧?”

    元侃一拍手:“姑娘说得是,我是站着说话不要疼了!”

    众人吃了酒,用了饭,又回到原屋喝了胡其筠的上等好茶,不知不觉中已经到了酉时(下午六点)。此时,元侃酒已醒了几分,忽然想起自己只顾玩耍,差点忘了一件大事!

    张耆何等样人,早从元侃脸上看出了他的心事,就赶紧让王世忠和杨崇勋下楼找三辆车等候,自己从怀中取出一两银子准备递与刘娥。元侃看了笑道:“你怎的如此小气?”张耆不好意思的笑了一下,又拿出一两,一起递过去,刘娥推辞不要,在元侃的劝说下才收了,放入衣内。

    楼下的车已经准备停当,胡其筠从元侃目送刘娥上车离去恋恋不舍的眼神中,似乎悟道了些什么什么,不由的意味深长地笑了一下,见小二在看他,又赶紧忍住,恢复了一脸严肃------

    元侃回到襄王宫的时候,西边一抹残阳还未落尽。他赶紧换回平日衣服,急急到了东宫。说起来,自从生身母亲去世以后,现在的李皇后对他弟兄两人还不错。住得相距不过一里多地,却并不时常往来,昨晚李皇后突然让人传口信,今晚让他见面,想是为了太子被废一事。

    诺大的东宫内,只有丫鬟香儿在劝慰着凤冠凌乱、满脸哀愁的李皇后。才有半月不见,竟是憔悴了许多。见到元侃来到,一把拉住,忍不住放声大哭。香儿知趣的退到门外,悄悄关了屋门。

    元侃宽慰了几句,李皇后才忍住悲声,慢慢说道:“这两天来我都在想,你哥哥出了这等事,皇儿你今后可是凶多吉少!”

    元侃大惊:“母亲何出此言?”

    李皇后叹了口气:“你爹爹一向喜欢陈王,如今你哥哥太子被废,陈王早晚被立。古来为争上位,亲兄弟之间尚且自相残杀。如你父皇和我在,尚可保全;可我们能有几日?到时新君即位,怎能容你?”

    几句话说得元侃心惊胆战,冷汗顿出。

    “为此,你要早做打算,一面交好陈王,使其不忍加害;还要早早私下笼络势力,以求自保,但万万不可使其看出端倪!”

    李皇后一番话犹如重锤,击打在元侃内心,但眼下自己无职无权,到头来还不是待宰的羔羊?

    再反过来一想:也不尽然!这李皇后和老二元祐之母间一向明争暗斗,互不相让。李皇后亲女刚刚五岁,继位明显不能,正好元佐和元侃生母离世较早,精明的李皇后就把二人视为己出,免不了平日关照,其中自然有自己的目的在里面。正如她告诫自己此后凶多吉少的话,不知道其中有多少真实的成分?

    当夜,元侃久久无法入睡,总觉得暗夜里有种威胁在悄无声息地逼近自己。他越想越怕,忍不住披衣拉开房门,喊了两声张耆:“起来陪我吃酒!”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