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 就一薅羊毛的 (第2/3页)
的解释也的确站得住脚。 目前他拍过的所有电影,虽说基本都是薅的外国片。 但文化倾向、美学阐释都是中性的。 悬疑、科幻、脑洞等题材,它就是中性的,放置四海之内都能通行。 然后把钱花在刀刃上,让影迷们更“爽”,争取更高票房——所薅的电影基本都是如此——烂片也没资格被薅。 就算有西式美学,那怎么也得改编一下,比如《奇妙夜》。 或者掺和点中式的,比如国内外媒体人给予高度评价的《蝙蝠侠》和《断背山》。 一个掺了中式武侠,一个运用中式含蓄。 这也是媒体人和评论界认定的。 路平安也是看过影评后才发现,自己的审美也确实影响到了自己的选片。 所以现在他到底啥视角,实际上他自己也说不清,于是笼统概括后便说回商业电影。 “商业,就是利润,让最广大的影迷群体满意,就有利润!不能做到,就别说是商业电影。” 路平安说到这里,不禁吐槽:“我那么多电影在商业上都取得了成功,关键就是剧本质量好,拍出来的电影让影迷爱看,什么营销啊、制作啊、工业啊什么的都只是辅助手段,他们为啥就不学一学关键点呢?” 韩三品听后微叹口气。 这个问题令人无奈。 路平安在国内本就是特殊的,别的五代六代导演也都有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追求,哪有那么容易互相影响的。 路平安也知道这一点,当下五代导演们的迷茫期嘛毕竟是,所以他也是明知故问。 不过他也不会真的觉得自己的全是对的,从而强行作愤青状试图改变现状。 依旧是那句话,时代的产物,是对是错,路平安没资格评价。 所以最后路平安谦虚了一手:“其实我也得多和他们学习学习,目前我的电影极少有明显地域色彩的,没能很好地展现属于咱们自己的故事,从商业和电影角度来说也许过得去,但从‘中国电影’角度上说,的确有所欠缺,以后我争取往这方面走一走,不然别人说起我,只觉得我是好莱坞导演而不是中国导演,那我就真的愧对祖宗了。” 这话听得韩三品既欣慰又好笑。 谦虚是谦虚的,但好像又没有完全谦虚。 别人巴不得自己被说是好莱坞导演,路平安倒好,反过来了。 不过这也是路平安的特殊之处不是么。 这也是他欣喜的地方。 老谋子做不出来,大诗人要是也做不出来,他还有路平安可以打底。 换句话说,中国电影依旧有希望。 嗯,几年以来,似乎答案一直是如此。 这么一想,韩三品的心情便好了起来。 《无极》也被他暂时抛在脑后,然后一口茶水喝完,对路平安道,“你那摄影棚怎么样了?” “您来的正巧,昨天新设备刚刚到,走着,带您开开眼。” “口气不小。” “您看了就知道了” 两人结束《无极》话题,出发去往位于怀柔的星辰摄影棚。 很快,韩三品看到了路平安的新发明,也就是原时空卡梅隆的发明:虚拟摄影机。 “韩叔,你站这个十字点上,对,随便做个动作,好.” 摄影棚内,路平安让韩三品深度体验一把新玩具。 等韩三品做完几个动作后绕道摄像机后头,一看,顿时笑了起来:“有意思,我成怪物了。” “下回给你建个佛祖的模型。” “别,扛不住。” “没事,给你手里加把机枪也就啥都能扛住了。” “哈哈哈” 随后两人参观了一番这个花了3个亿建成的摄影棚。 又给他介绍了各个部门的负责人。 韩三品大为惊奇。 他知道路平安要搞电影工业,但实际见到的和想象中的依旧有差别。 这里更高级,更高效。 而路平安在他眼里的形象也再次刷新。 “看不出来,你居然还是个发明家。” “也不算是我发明的,技术整合了一下而已。” “那也很不错了,别人哪有你这样的。” 韩三品已经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来形容路平安。 只能说,这才是真正做商业电影的人呐! 参观了一圈后,他又问:“什么时候开拍环太平洋?” “现在其实就可以拍了。” 设备昨天全部到位,调试过后已经可以满足需求。 所以《环太平洋》的确现在就可以拍,而且不用主创们参与。 因为可以先用动捕演员先把流程拍摄一遍。 做好机甲和怪兽的战斗模型。 剩下的交给后期先去制作对应特效。 期间再进行选角、拍摄其余戏份。 总体制作时间预计时间至少需要半年。 这还是目前路平安手里已经有不少特效相关人员和领先当代特效软件的优势下的。 比之前预计的要慢很多。 当然使用完全体“X”的话就不用这么麻烦。 但路平安不准备这样做。 不能总是选择走捷径。 既然决定用这部电影磨合团队,那就得有耐心一点。 另外,这种商业大片本就不急,现在全国才多少大银幕啊,晚一年就能多出至少500块,对应的票房容量也能多出数亿。 所以越晚也就越能打出票房数据,几个亿成本砸下去,能多赚一点当然最好。 当然也不能太晚。 要做符合时代的事情。 晚了,《环太平洋》在国内也许依旧新鲜,但在国际上就不是了。 所以路平安决定,06年末贺岁档,或者07年暑期档上映就好。 韩三品接着又问:“片子融资什么时候开始?” “过些天吧,《断背山》事情过去先。” “听说现在老美那边有人在抵制这片子,对冲奥影响大不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