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小儒仙_第330章:进展顺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30章:进展顺利 (第2/2页)

或者说一扇门。

    打开了,肚子里没货,依然没用。

    李长安现在就属于打开了通往圣道的一扇门,但实力境界不足,暂时还没到跨进去的程度。

    最起码也要到一品,才有跨出那一步的机会。

    识海吸纳文气,吸引文宫碎片和文箓碎片,还有诗文明月、话本明月,前后花了十天时间,才算完成。

    这些碎片在文气中沉浮,停留在识海上方。

    在李长安的角度来看。

    文气像云,真气似土。

    二者一个占据天空,一个占据大地,不断向周围扩张着识海的边界。

    李长安脑海中不禁想起了一个词,

    开天辟地。

    有了文气,接下来文气定xue也就有了用武之地。

    两天后,李长安开辟出了第一个文窍。

    四天后,第二个文窍也成功开辟出来。

    有了陆正居的记忆,还有羊脂玉书的从旁协助,开辟文窍的速度比想象中要快上不少。

    但是很快,当李长安准备一鼓作气开辟第三个文窍的时候。

    却发现文气从第二个文窍离开,准备开辟第三个文窍之时,第二个文窍竟然重新闭合了起来。

    而第一个文窍因为有识海文气的持续供应,并没什么变化。

    李长安收回了第一个文窍的文气。

    果然,第一个开辟出来的xue窍也开始缓缓闭合。

    “所以,每个开辟出来的文窍,都要给它们提供源源不断的文气,否则哪怕暂时开启,也会重新闭合……”

    李长安估算了一下自己目前的文气。

    撇开识海不谈,最多只能支撑十几个文窍同时开启。

    但识海中决不能没有文气,毕竟那里才是重中之重,是眼下文道修行的根基。

    如果是这样的话,能支撑的文窍就更少了。

    “靠识海不断输出文气不现实……我现在还没有贯通文窍,每次开辟文窍,都是一个文窍一个文窍的挪动文气,非常困难。”

    “真要这么硬撑,浪费文气不说,最后也只是杯水车薪。”

    “除非找到什么可以源源不断产生文气的东西……”

    想到这里,李长安把目光转向了识海上方,不断散发着文气的诗文明月和话本明月……

    “如果在开辟的文窍中,留下一颗诗文明月或者话本明月,是不是就能维持文窍一直开启?”

    李长安立刻催动一颗诗文明月,进入第一个开辟出来的文窍。

    诗文明月源源不断散发着文气,这个文窍再也没有闭合的迹象,反而还在缓缓向外扩张。

    只有少部分文气会逸散出文窍之外,但并没有流失,反而被识海吞噬,没有一丁点浪费。

    此法可行。

    可是,李长安却不禁露出一抹苦笑。

    “现在一共也就只有六颗诗文明月,四颗话本明月。”

    “每个xue窍留一个,也才十个xue窍。”

    “加上那首《镇奉川》,手里有完整的三首诗没有发表,还有半首《将进酒》。”

    “满打满算,我还得写一百六十八首诗,才能把所有文窍全都开辟出来?”

    李长安扯了扯嘴角。

    这个庞大的数字,当真是要人命……

    毕竟是要让羊脂玉书承认的诗文,才能拿出来用。

    至于如何聚拢文气,凝练诗文星辰,李长安并不担心。

    没有文箓,无法沟通文圣榜,虽然失去了普天之下聚拢文气最强大的手段之一。

    但文圣榜并不是唯一。

    天下文士更多的还是争夺各府郡县的文昌碑,借此聚拢文气。

    这片星空里,就有一尊文昌碑,乃是陆正居残魂所化。

    虽然不能提升什么名望。

    但至少可以让自己把诗文发表出来,凝练出诗文星辰。

    就像是那些未曾觉醒文箓的普通读书人做的那样。

    一点一滴汇聚名望和气运。

    以前,一诗登顶文圣榜,就像是吃山珍海味,每次都能吃的满嘴流油。

    现在,只有一座可怜的文昌碑,好比喝小米粥,虽然并不美味,但却能勉强果腹。

    对于文道被废的李长安而言,能果腹的小米粥,就已经足够了。

    李长安把所有陆正居的记忆碎片聚拢到一起。

    之前只是修炼记忆,现在则是要把整个六百七十三颗阴阳玉星辰里的所有记忆虚影,全部看一遍。

    只有亲身经历,才能写出让羊脂玉书认可的诗文。

    希望陆正居前辈的记忆虚影,能让自己心有所感,写出诗文。

    ……

    就在李长安开始琢磨诗文的时候,

    京城,

    白鹿书院赵贤公的一封信函,直接递到了白鹿书院主管的户部,而后经由户部尚书之手,亲自送进了文渊阁。

    文渊阁内,

    七名翰林院学士,看到书信的瞬间,身体猛地一震,“这是书院的贤公书函。”

    “直接呈送御书房……”

    贤公书函被送到御书房。

    一名身穿黄白锦衣的高挑冰冷女子,从御书房的屏风后走了出来,黑色如瀑的齐腰长发简单束着披在身后。

    女子不着粉黛,肌肤粉嫩白皙,好似江南的大家闺秀,端庄秀气,透露着一丝雍容华贵。

    但娇颜上却没有任何表情,那双丹凤眸子里只有无尽的冰冷。

    她缓缓伸出玉指,打开贤公书函,

    “为李长安请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