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小儒仙_第340章:全是窟窿眼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40章:全是窟窿眼 (第1/2页)

    这一天,临县脑袋滚滚。

    李长安在戊戌公的默许下,坐在县衙门前,开始了属于他的审判。

    一柄横岳刀,砍下了十几颗脑袋。

    整个县衙都被血腥气塞满了。

    所有对柳知音和柳玲珑动手的衙役,尸体在县衙大堂前,排成了一排。

    “你们是不是以为我是读书人?就不会杀人了?”

    “别忘了,我在北境杀了多少妖族!?”

    李长安身上的杀气几乎凝结成了实质,充斥着县衙大堂。

    最后刀刃搭在了县丞的脖子上,目光却落在郡守和郡丞的脸上。

    一个小小县令,可不敢对知音玲珑动手。

    在场众人中,可以直接指挥县令的,就这两个人了。

    其他人没这个动机。

    县丞面色惨白,满头冷汗,声嘶力竭拼命求饶,“大……大人!”

    “此事,真……真的和下官无关啊……”

    “大,大人,下官真的不知啊……”

    李长安眯起眼,“就算我死了,还是不是忠勇伯?你们……就这么对待有功者家人的?”

    “你们不知道柳知音柳玲珑和我的关系?”

    “动我家人,无论你是谁,都得死!”

    郡守和郡丞面色保持如常,但眼中神色各异。

    李长安心中了然,

    作势欲砍的横岳刀,最终在县丞的肩上擦了擦,重新收回了刀鞘。

    站在一堆尸体血泊中,朝在场所有人抱拳行礼道,

    “让诸位大人见笑了。”

    “想不到在我这块小小封地上,竟然有这么多蛀虫,长安有些心寒,下手重了些,还望各位大人勿怪!”

    戊戌公满意地点点头,笑道,“忠勇伯在自己封地上,自然有生杀大权。”

    这一趟杀下来。

    谁还敢阳奉阴违?

    谁还敢不听号令?

    不愧是从奉川三千里战场上活下来的儿郎!

    杀伐果断,很好!

    “请恕长安暂且告退梳洗一二,此番模样实在失礼。”李长安拍了拍一旁刚刚捡来一条命的县丞,

    “县丞大人,派个机灵点的人,领各位大人去旺福记,我要宴请各位大人。”

    ……

    一刻钟后,

    梳洗好的李长安,匆匆看了一眼柳知音和柳玲珑之后,来不及相认,就去了旺福记。

    而此时旺福记的雅间里。

    戊戌公和赵贤公正坐在主位闭目养神,但是嘴角却都带着些许笑意。

    本应死了的人,却突然活了过来。

    而且这武道实力,未免有点夸张了。

    明明只是七品巅峰。

    可六品文士的郡丞,连文法都来不及用,就直接被撞飞了出去。

    不愧是能在万军丛中,斩杀妖族王族的天骄人物。

    最关键的是,他的文道……到底怎么样了?

    这才是最重要的。

    本来总院都准备要付出巨大代价,为李长安招魂了。

    没想到,这小家伙竟然自己回来了。

    有意思,真有意思……

    至于其他人,一个个站在雅间里,没一个敢坐的。

    废话,三品大儒在这里,哪里轮得到他们坐?

    那可是超脱俗世国运加身的存在。

    普天之下,谁能管得住他们?

    竹山副山主黄文翰和第九楼台秦修满,此时恨不得把李长安绑过来。

    好好看看这臭小子到底怎么样了。

    他们心中也是欣喜万分,人活着就好,活着就好。

    至于郡守郡丞两人,就有些坐蜡了。

    李长安最后说的那番话,很明显是对他们说的。

    尤其是郡丞冯展华,怎么也想不到李长安的杀性竟然如此之重。

    竟敢当着这些大人物的面,一连杀了那么多人。

    这是在奉川杀的兴起了吗?

    ……

    李长安来到雅间,先抱拳行礼,“见过赵贤公,见过戊戌公。”

    “见过山主,见过掌楼。”

    “见过郡守大人,见过郡丞大人。”

    一番礼数颇为周到,再也没有了刚才的莽撞。

    赵贤公微微颔首,“都坐吧,忠勇伯宴请各位,不坐下,怎么吃饭?”

    李长安坐在末首,逐一敬酒之后,又拿着筷子帮忙布菜,

    没办法,这里只有赵贤公和戊戌公敢动筷子,其他人笔直地坐在那儿,一动不动。

    旺福记没办法分席而食。

    谁敢和两位贤公在一个锅里捞东西吃?

    “味道不错,和东岳郡差不多,说明这火锅到哪儿都一样,很对人味道。”戊戌公吃了李长安烫好的牛肚,满意地点头道。

    “有没有想过,把旺福记开到京城去?也让京城里的人长长见识。”

    李长安笑了笑,帮戊戌公和赵贤公斟酒,“两位贤公,现在还不是时候。”

    “那什么时候才合适?”赵贤公喝了一杯二锅头问道。

    “京城大酒楼太多,旺福记现在去了,也就是个小作坊,上不得台面。”李长安手上没停,帮如坐针毡的其他人布菜。

    戊戌公笑道,“小作坊也能变大酒楼,甚至成为御贡都说不定。”

    “等旺福记琢磨出一两道拿手菜,到时候京城大酒楼再多,也不会对旺福记有任何影响。”李长安恭敬道。

    赵贤公笑呵呵道,“就算现在又能什么有影响?京城足够大,还容不下一家旺福记?”

    “在京城扎下根,根基就稳了,再去其他地方自然畅通无碍。”

    “到时候让书院学子都去捧场,站稳脚跟很容易。”

    李长安向两位贤公敬酒,“难得两位贤公如此偏爱旺福记。”

    “只不过靠捧场得来的生意,终究不是自己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