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路灯下的少年_早早的结婚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早早的结婚了 (第1/2页)

    费尽了千辛万苦,杨叶的驾照终于到手了。他总算可以正式开车了,开始给徐海峰当起了副手。

    不知不觉间,徐海峰已经在杨叶家干了三年了。这时的他已经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啦!本来就很有想法的他不安于再在舅舅家打工。动起了自己当老板的心思。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也无可厚非。杨叶的父亲觉得他是个好帮手,本来想让他再呆一年。可他既然动了心思,也没有干活的心情了,于是也没在多说什么吧!

    姑父在家里批发水果,效益还算可以。再加上他和姑姑两个人都是苦出身。当然啦!七十年代走过来的人没有不苦的。那个时候能填饱肚子就不错啦!所以他们也特别节俭,甚至可以说有点吝啬。在杨叶的印象中这也是他们这一辈人中的通病。只挣钱,不花钱。姑父家的家境是说的过去的,早早地便在许昌买了房子,手里还有不少积蓄。

    姑父知道儿子要做生意,当然也是大力支持。自己节俭了一辈子,但是不能苦儿子呀!当即便拨了十万块给表哥买了辆金杯货车,让表哥送货用。

    杨叶的爸爸本来和姑父商量着让他去渭南发展,因为那边毕竟不是省会,所以竞争会小很多,对刚起步的表哥来说比较合适。可这家伙主意大,非要呆在西安。他认为大地方的钱才好挣,小地方赚不来什么大钱儿。

    什么事情都要辩证的来看,有利必有弊。两种选择都有他的优点和缺点。不过从结果上看,徐海峰选的并没有错。但是刚起步的两年,也确实把他难为惨了。

    那时的徐海峰刚找好对象,两个天天出去跑客户。但是一天到晚也拉不来几单生意,慢慢的刚开始那股子冲劲儿就泄气了。他开始变得颓废起来,天天闷在屋子里。

    毕竟是亲戚。杨叶的父亲见他这个样子,便把他叫出来,跟他谈谈心,做做他的思想工作。大意就是告诉他不要把什么事情想的太简单啦!干事业没有一帆风顺的。他让表哥没事多出去转转,憋在屋子是要出问题的。

    表哥听了舅舅的劝告,休整了一段时间后。便又开始跑市场了,时间长了,他的生意便有了起色。一年后在西安最大的干货市场找了间门店,生意做的风生水起。过了几年便买了车子和房子。

    虽然比起许海峰最终的成就比起那些真正有钱人还差了很多。不过比起自家兄弟,那他还算出色的。因为他的兄弟们确实是有点马尾巴拎豆腐,拎不起来呀!

    他的这些成就离不开他自己的努力,但是也离不开杨叶家的帮衬。要知道他刚开始起步的时候,他的舅舅给他的货物没有加过一毛钱。另外有姑父这位金主在后面站着,他给自己儿子的起步资金就有几十万。要知道那年头,人均工资千把块,可没有几个人能拿出这么多钱。

    那几年流行一档国学节目,叫做《百家讲坛》。这档节目主要是邀请众多历史名家讲授历史。杨叶是个历史迷,他十分喜欢看这个节目。

    其中有位名家叫做王立群,他在节目中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想要成事儿,必须要有三行。首先自己要行,其次必须有人要说你行。说你行的人必须要行,那么你才可以行。”

    徐海峰的事情让他更加认同这观点。而杨叶所在的干货市场,整体都是这种情况,很多都是亲戚关系。就连路口的装卸工也是两大阵营,一伙子是陕西的商洛帮,一伙是河南的汝州帮。

    没有贵人在后面帮衬,又有几个人可以力挽狂澜呢?不过都是推波助澜罢了。

    这一两年,杨叶的状态好了很多。时间是最好的良药,没有什么是它抹不平的。他白天帮家里干活,晚上就跟自己的伙计们喝酒瞎混儿。

    并且杨**胜任司机这份工作的,因为他性子慢,开车还是蛮稳当的。还有一点就是,他不管上车之前多没精神,一上车便跟充了电样。

    这时的杨叶已经十九岁了,家里人准备给他说门亲事,好让他成家立业。毕竟他们一家来自农村,只要没有学业牵绊,一般结婚都早。

    但是杨叶对这件事并不感冒,毕竟他是城市长大的。如果让他跟女人谈情说爱那还可以。但是说到结婚,他想他年龄这么小,这也太扯淡了。

    但他的父母却不这么认为,毕竟杨叶是家里的独苗儿,早点结婚,早点安家对他才合适。何况他内心比较自卑,见女人也不敢说什么话。也没见他交过女朋友呀!

    在父母一再的坚持下,杨叶还是听从了他们的安排。过了两天,他们便开车去SL市场的一位熟人给她介绍了一个对象。

    关中地带四面环山,毕竟有八百里秦川在侧。由于杨叶对道路不熟,所以没有走到高速上。他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往南开。走了几十公里左右,竟然开进了山里面。

    道路左边就是巍峨的高山,山体全都是巨石组成。悬在高处的石头向外凸出,好像随时都会砸下来。右边是流淌的河水,山里的泉水非常清澈,能清晰的看见下面的石头青苔。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不时也有鸟儿的叫声传过来。

    如果不是着急赶路,他一定要下去好好逛逛,欣赏欣赏这美丽的风景。当时的科技可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他们车上没有导航。所以只能一路走一路问。

    费了好大的周折,他们才算赶到了商洛,这时已经大中午了。从早上八点出发,一百多公里路程,他们硬是走了四五个小时。

    当杨叶和父母赶到约定的饭店时,媒人见了他们脸上立马便拉了下来。不过都是熟人,也不好意思责怪。只是让他们赶紧进去,女方那里已经等急了。杨叶的爸爸赶紧向他致歉,告诉他事情缘由。

    杨叶一家进去饭店包间的时候,女方那里已经等了好长时间了。她们已经知道了对方迷路了,虽然心里不乐意,但是嘴上也不好再说什么。不管办什么事情,中国的风俗都离不开饭局。杨叶的爸爸赶紧叫了一桌子饭菜。

    热菜热饭上来以后,大家就先动筷子啦!等吃完饭,媒人对女方母亲说道:“大妹子,这是我兄弟家儿子,人可老实啦!平时干活也利索,你看小伙子长得也端正。”

    杨叶听完他说这话,喝到嘴里的茶差点没喷出来。他心里嘀咕道:“媒人的嘴,真是骗人的鬼呀!死的也能说成活的。平常自己懒得要死,在他嘴里变成了棒小伙子。”

    一伙人吃饭的过程中,脸皮薄的杨叶一句话也不好意思说。只是埋头吃饭。事后也挨了父母的批评,说他不懂人事儿。

    女方的母亲虽然是个女人,但是并不怯生。她早早的失去了丈夫,是她一个人把女儿带大的。并且这也是个有本事的女人,做着服装生意。平常就是从西安进货,然后在商洛售卖。遇到不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