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东胡屠杀我们,交趾也要凑热闹 (第2/2页)
交趾王出兵,全军开赴高州。” “那时,我军可趁机走水路,乘船昼夜逆流西进,乘交趾王不备,袭取他的空虚所在,那么就可以夺得交趾南部,擒获交趾王。” 刘恪略微点了点头,这个羊鼻子虽然又菜又爱杠,但显然是因为道士出身,道德水平不高。 从这次献策,以及朝堂斗殴就能看出来。 魏季舒的想法倒也没错,两国邦交没有永远的盟友,只要把盟友吞并了,那就不算背盟。 而且也有一定可行性,依仗的就是琼州地利,虽然琼州无险可守,但太踏马远了。 东胡南军一完蛋,普六茹部再不作为,哪怕以东胡大可汗的威信,想要重新征调一部成建制的兵马,费钱费粮还费劲,不到明年难成气候。 就算是将其他现成的兵马,调到南方来,也得到年末去了, 那时候大汉的缺粮危机,也能勉强渡过,没什么可乘之机。 不过刘恪并没有采取魏季舒的谏言。 这个结盟后背刺的行为,过于十万,他手底下的兵马正要接近十万之数,太不吉利了。 而且太慢。 就算一切顺利,这多方传信,各种阴谋诡计尔虞我诈,都要时间慢慢发酵。 等到拿下交趾南部,最早也得是明年春夏去了。 这就错过了播种的时节。 刘恪还打算拿交趾的好地,种种玉米红薯呢! 这种高产作物,能早种一年,就能早一年调整种植方法,总结出播种心得。 等到有结果了,还得推广,玉米红薯不是动物,【齐鸡开府】还真用不了,又得费心思。 刘恪想了想,觉着只能依计行事,但心里还是有些不甘,问向群臣,道: “等上几个月,拖上几个月,最后还是要么打防守战,要么背盟偷袭。” “当真没有别的办法吗?” 群臣一阵沉默,这个真没有。 他们也知道这么拖不太好,无论是防守战还是背盟偷袭,打的都很被动,刚刚才打出一点的大汉威仪,很容易就打没了。
但也没有其他办法啊! 这么点家当,怎么和人家火拼? 除非现在库府满仓,不用为粮食发愁! 那别说打交趾了,强攻东胡他们也是乐意请战! 刘恪左思右想,怎么想怎么不爽。 忽而一阵鬼魅涌上心头。 他脸上立即多了几分笑意,豁然起身,负手而立,缓缓开口道: “诸位爱卿的意思,朕已经明白了。” “也就是说,交趾国来攻,咱们如果在此时动兵,那么大汉必然会身处危机之中。” “唯有拖延时间,以待时机,才有胜机。” “可是.诸位爱卿有没有想过。” “倘若这一次,忍气吞声下去,会不会还有下一次?” “我大汉的邦国,还有缅国,还有暹罗!” 话音刚落。 所有人都被震撼到了。 威武大将军蹦跶的那么欢,他们都知道皇帝心底有战意。 但是没有想到,竟然这般激进。 他们也不是不战啊,只是要等着秋收。 而且算算时间,秋收日子也快到了,也就一两个月左右而已。 等上这么几个月时间,休整一番,才能更好征战啊! 可看皇帝的意思,这一两个月,都等不了! 难道要不顾一切抢收,和交趾国死磕到底? 这要是东胡,那也不是不行,可区区一个交趾国,番邦小国,实在不值得啊! 刘恪见群臣如此,便道: “朕知道你们在想什么。” “交趾国,番邦小国,我大汉犯不着为了对付一个番邦小国,而如此。” “可正是这样的番邦小国,竟也敢在大汉面前妄动兵戈?” “东胡人屠杀我们,区区交趾也要凑热闹?!” “那就打!”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既然诸位卿家心里都清楚,早晚都要打这一仗,晚打,不如早打!” 此话一出。 群臣陷入深思,这么想倒也没什么问题。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这话像是民间俗语,但道理没错。 事实就是如此啊! 一百个大汉围着你,伱快速出拳打倒一个,后面的九十九个,才可能畏惧而不敢出手。 而你要是不敢出拳,这一百个人可就群殴你了。 大汉与交趾国之间,必有一战。 事实上,这一战,从交趾国听从东胡大可汗之令,调兵遣将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倘若皇帝选择暂且言和,那么和先帝有何不同? 大汉以一把火昂起的头颅,还没高抬几天,又垂了下去? 大汉好不容易迎来一位强势的皇帝。 倘若这一次,交趾国这种番邦小国,跳到脸上了,都要去握手言和,拖延时间,甚至去靠着背盟才能取下一州一郡,那汉家威仪何在? 别说是交趾国,就连交趾国的前身,地盘更广的南越国,也被孝武皇帝派兵,轻松灭了个干净! 光武皇帝更是派马伏波平叛,立下铜柱,永镇交趾! 昭烈皇帝就更不用说了,甚至只是大汉吴王手底下的一个将领,就打跑了士燮,让士家败逃,鸠占鹊巢做了土皇帝。 群臣一阵思索过后,都纷纷开始表态。 “陛下圣明!这才是我大汉威仪之姿,臣何坤,附议!” “臣箫元常,附议!” “臣陈伏甲,附议!” “臣魏季舒,附议!” “臣附议!” 那就打! 至于粮草 群臣想想办法,各家各户献上一点,只能说尽力解决。 好在皇帝刚选妃,虽说妃子都出身“寒微”,但和世家大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总归能找狗大户们筹措一些。 再不济,大牢里还有贾无忌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