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不用诈败,你正常打就行 (第2/2页)
> 就皇帝为将士们的安危,亲自尝百草这一件事,就直接将士气给拉满了。 再低迷,又能低迷到哪里去? 刘恪眼前一亮,这倒是个不错的办法。 交趾水师覆灭,根本拦不住大汉水师,他们可以在任何地方登陆。 而且走近海的路线,也不用太过担心天气因素。 刘恪微微点头,虽说现在他擅长xue攻的名声已经传扬出去,基本人人都会防备一手,没那么好用了,但仍旧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即便无法夺城,也能抢收城外粮草,补足我军军用。” “此消彼长之下,也不用太担心长期作战,物资不足的问题。” 李景绩也在一旁叫好: “甘将军说的不错,兵法有云,以正合,以奇胜。” “这便是出奇制胜,必然能够大胜一场!” 刘恪还在点着的头,立时就僵住了,顿在空中。 这个法子不错,但最好还是不用。 陈伏甲见此,则提议道: “我军兵少,匆忙之中,想要强行攻城,或是迫降,有些困难。” 这次刘恪仅出兵四万,两万步卒,两万水师。 就算让水师再兼职一下水师陆战队,也要留五千左右的水师,负责守备港口,接应物资。 满打满算,也就三万五的可战之兵。 再一分兵,就算将士们的战斗力极强,能撵着交趾兵马打,但数量太少,对城池的威胁性,并不大。 李景绩却是皱眉道: “陈大人未免有些低估我军了,我大汉将士便是人少,也不是交趾这种番邦小国能够相比的。” “且陛下声名远扬,交趾小国,人人胆寒,见到兵临城下,未必不敢降。” 刘恪见李景绩开始反对,心中顿时大定,连忙追问道: “那陈卿以为,接下来我军该如何行事?” 陈伏甲清了清嗓子,昂首看了李景绩一眼。
小爷我出身名门,见识眼光智谋哪是你这牛鼻子能比的? “臣这些日子里,看过探子打听来的消息,这交趾国中,有一文一武两人需要多加提防。” “这文的,便是交趾相国,高让。” “将本地医者都召入郡城之中,应该就是高让的手笔。” “他算准了我军会受到毒虫困扰,想要以毒虫延缓我军进军速度。” “若是没有陛下亲自尝百草,我军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毒虫困扰,定会为其所困。” “但这拖延,并非长久之计。” “以常理来推断,我军若受到毒虫困扰,战斗力不足五成,而交趾国中有兵马五万,足以应对饱受毒虫折磨的我军。” 刘恪点头,他已知晓陈伏甲的想法,便接过话来: “此时,高让必然会遣一将领,率军来攻。” “而领军之将,必然就是那一文一武中的武,张议平。” “算算时日,三日后我军已然痊愈,但在交趾君臣的眼中,仍然处于战力受损的劣势之中。” “如此,我军便可打一个情报差,以有心攻无心,吞掉这支来攻的兵马。” “有了战绩,打出汉军的威风。” “自然能让沿途郡县望风而降,而陈卿出使交趾郡,迫降交趾国主,也就更有把握。” 甘文禁没什么意见,看样子用不上水师,他带兵守好航线就行。 李景绩则是有些犹豫,问道: “陛下,即便以有心算无心,交趾一方不知晓我军具体情况,也断然不会轻敌。” “尤其是那张议平,末将这些日子在营中,也有所耳闻。” “其人自少就胆大勇毅,智勇双全,为人有志向节气,大将之风。” “以其能耐,即便率军前来,也不会贸然进攻,必然多派探马,以便探明我军真实情况,才会再做行动。” “而且虽说其人出身寒微,但却是土族后代。” “说不定还能劝得交趾土著相助,到时候我军要面对的,就不仅仅是交趾国中五万兵马了!” 听着李景绩的话,刘恪心中顿时又安定了几分。 李景绩反对的,不一定能赢,但他只要反对的,就一定比赞同的好。 不过听了陈伏甲和李景绩的话,刘恪觉得这个张议平确实要注意一番。 上一个与大汉为敌的张淮阳,也姓张,顶着这个姓,就让人觉得有大将之姿,不能轻敌,必须谨慎对待。 刘恪多看了李景绩几眼,一阵鬼魅涌上心头: “这张议平如何,还需李将军领五千兵马,先行一步,主动出击探一探虚实。” 李景绩心中感动不已。 他才入朝没多久,没想到就有独领一军的机会了! 看来皇帝果然对自己很是看重啊! 再想到皇帝亲尝百草,更是激动不已。 他甚至想直接带五千兵马,把张议平给灭了。 就在李景绩准备应声的时候,一侧的陈伏甲,忽然心头一动,道: “陛下是想主动进攻,而后诈败,诱敌深入?” 李景绩听了,脸色有些涨红。 什么叫诈败? 你陈伏甲是觉得他根本不可能打得过张议平吗? 五千兵马确实不如五万兵马,但如果布置得当,也能埋伏一波,斩获不少! 而且只是探听虚实,并不一定要接战,怎么就要败了??! 刘恪摇了摇头,安抚道: “若要诈败诱敌深入,朕必然会亲自上阵,不怕他张议平不追。” “朕观李将军有统军之能,进退有据,即便未有斩获,也能摸清张议平虚实。” 真是的,伱陈伏甲也太老实了,就算诈败也不能说出来啊,多打击人啊! 而且李景绩打仗,怎么能叫诈败呢,人家是真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