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4章:天子南狩,帝王末路,绝境求生! (第4/6页)
br> 陈伏甲正要下去,刘恪却又喊住了他,再三叮嘱: “张议平所部大军才是重中之重,一定要按着朕之前的布置行动。” “即便只剩下朕一人,也不要打乱计划。” 陈伏甲面带犹豫之色: “可那些南越土著也是劲敌,还是先取了长山圣地,降之震慑降服,才能考虑张议平所部大军。” 刘恪断然拒绝,望了眼天色,毅然决然道: “想要胜过张议平所部大军,只有这么一个办法。” “实在不行,朕也未必没有办法。” 见陈伏甲还想说什么,刘恪道: “军令如山。” “是。” 陈伏甲退下,汉军也开始稍作休整。 南越土著们基本没有军纪可言,一旦败走,想要重新集结,形成可观战斗力,需要一定时间。 但有了黎隼在前,没有人敢低估天柱神对南越土著们的影响。 巴木旦借着天柱神的托词,又有山顶的长山圣地这么个圣所在,能将重新凝聚军心的时间,缩到最短。 因而,汉军哪怕小胜一场,也不得不多做防备。 退走的巴木旦见此,便收了伏击的心思。 可惜了,雨天泥泞,如果汉军真的贸然来追,必叫他有来无回。 —— 很快,深山中的战事,已经持续了五天。 五天之中,双方互有胜负,但都没能影响到大局。 汉军虽说将山顶的长山圣地当做目标,可惜始终没能接近。 因为这五天来,一直下着雨。 今日,更是难得一见的雷暴雨。 大清早的天空变得异常沉重,墨黑墨黑的乌云匆匆聚拢,犹如一块压得人喘不过气的大石头。 甚至比山林之中,看不见摸不着的南越土著们,更具压迫力。 视线几乎难以穿过这狂暴的雨幕,天空看上去,也变得昏暗阴沉。 将士们就好像是被困在了深海之中,周围的一切,都变得模糊不清。 待到中午时分,汉军索性停了搜寻,往山下走去。 先去之前的大营之中,避一避,也好补给一番。 然而暴雨之中,汉军与南越土著们,欢乐喜相逢。 相见即是缘,两方直接大战了起来。 对于南越土著们来说,这场遭遇战,是极为有利的。 他们在山林里本就更灵活,而身上的鹿皮衣,哪怕淋了雨,也更为轻便。 反观汉军,匆忙之中,无法成阵。 甲胄虽然坚固耐,但灌了雨水,更显沉重,将士们动作笨拙,难以作战。 不过纵然如此,南越土著们也只能说是和汉军打的有来有回。 毕竟这仍旧属于正面作战,人家就是甲胄湿重,你特么也难破防啊! 可饶是如此,巴木旦仍然没有任何退走的意思,不断喊着天柱神的荣耀,像个斜教头子一样。 偏偏南越土著们,还真就吃这一套。 个个杀得悍勇无比,连带着汉军军中的一些南越士卒,也有些畏首畏尾。 他们不怕砍同族,但对天柱神,多少还是心存敬畏的。 见巴木旦如此执着,刘恪顿时便意识到他的目的所在。 只怕张议平已经抵达了长山,正在率军攻打山脚下的汉军大营。 如此一来,便能彻底断绝汉军的补给。 只要将汉军困在长山之中,配合山中的南越土著们围攻,便可以全歼汉军主力。 这和之前汉军最怕的情况一样。 只不过之前是怕进兵九真郡时,南越土著们断他们的后路。 现在则是进兵长山,张议平打了个大迂回,交趾兵马来断他们的后路。 “局势不妙,还请陛下尽快突围!” “不求杀敌,只要突至山下大营,与营中将士前后夹击张议平,此局可破!” 陈伏甲浑身湿透,头发都贴在了脸颊上,冒着大雨找着驴车劝谏。 他的武力值是有78,虽然没有相关特性,但化成雨如果不是在夷州大牢里刷了个【抗揍】的特性,肯定不是陈伏甲的对手。 因而陈伏甲跟着大军,也捡了不少人头。 可惜现在,显然不是体现大汉文官能抗能打的时候,他那92的智略,一眼便洞悉了汉军此时的劣势。 刘恪也知道形势不妙。 他手中棋盘矛一沉,砸死一个南越土著,抹了把眼前几乎模糊视线的雨水,嘶声道: “依计行事。” 陈伏甲见苦劝无果,只得退下。 战场之中,天地都似乎因为这场暴雨,而全部混为一体。 眼前的一切,都看上去异常模糊。 雨水如骤浪般,无休无止地冲刷着空气,却怎么也冲刷不走,那股子血腥味。 山路泥泞,又滑又湿,将士们的步子,不断地打滑。 交战之时,不仅要防备敌军,就连每一个动作,都需要格外谨慎。 稍有不慎,就可能陷入泥泞之中,随后便是被鹿角矛搅动脑子。 旗帜不展,士气不振,战斗只能依靠着意志。 拼尽全力才能寸进一点。 而战斗的整个过程,仿佛都被这骤雨之丰所慑,变得更加激烈和残酷。 血水随着雨水一道涌动,伴随着愤怒的喊杀声,和悲厉的惨叫声,互相纠缠在一起。 这场焦灼的战斗中,不只是武力,还得拼上一点运气,才有生存的机会。 汉军众将士望了眼身先士卒的驴车,无不是咬了咬牙。 拼运气就拼运气! 皇帝驾着驴车,都不怕车轮子卡泥里深陷重围,反而身先士卒,杀人如麻。 他们还担心运气不好,陷入泥坑? 可这鲁迅说过,人要是倒霉,放屁都砸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