纣王:牧野之战在即,我决定摆烂_第0003章 孟津誓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0003章 孟津誓师 (第2/2页)

的统治阶层们早已经形成了固有的观念,认为祭祀神灵得用奴隶来祭祀才方显诚心,帝辛的这种作为明显就是不敬神灵,不顾祖宗礼法。

    有此先例在,尽管今天的纣王表现得相当反常,可大家也没多想,毕竟祖宗礼法都说改就改,现在要放走几万奴隶,也不奇怪。

    反正奴隶是国君自己的私产,他愿意怎么处置,其他人也管不着啊。

    没必要为了这点事情,就去找不自在,万一又把这位大爷给惹毛了,自己岂不是要成为下一个比干?

    不久之后,城内的那些奴隶得知纣不但要放他们离开朝歌,还要跟他们结算工钱,也一个个错愕不已。

    直到真的有监工拿着钱粮过来,一个发放,他们才相信这是真的。

    “这暴君……竟然真就把我们给放了?”

    “不但放了我们,还给我们钱粮?这是怎么回事?”

    这些人被大商俘虏的东夷奴隶,早就已经断绝了生的希望,想着能死得轻松点就已经谢天谢地了,何曾想过有朝一日还能活着离开朝歌?

    现在不但能光明正大地离开,纣王还发了他们钱粮!

    这可是做美梦都不敢梦到的场景!

    “哎,可是我现在举目无亲,又能去哪里呢?”

    “是啊,就算出了朝歌,我们也不过成为流民罢了。”

    “为什么我们不去投奔西岐呢?”

    “对!我听说大军已经到牧野了,我们去牧野投奔西岐去!”

    这些奴隶们经过之前的错愕和迷惘,很快就找到了去路。

    而此时的孟津港,五万大军正渡河东进,浩浩荡荡,颇有一扫寰宇,定鼎天下之气势。

    军阵中,一人身穿华丽铠甲,目光睥睨,气吞龙虎,正是继位刚满四年的武王姬发。

    自四年前的孟津观兵之后,武王便一面加紧练兵,一面派人去探听大商的动向。

    从派出的探子口中三次汇报后姬发得知大商已是“谗恶进用、忠良远黜”的状态,生性沉稳的他这才决定兴义兵,诛暴君。

    此时黄河北岸,只见大帐连绵数里,旌旗飘扬,遮天蔽日。

    坐拥如此强大之军容,姬发心中不禁豪情万丈,仿佛整个中原大地,都已匍匐在他的脚下。

    其实早在文王姬昌时期,大周的国力就已逐渐强大,甚至时称“天下三分,其二归周”,早就为为灭商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四年前姬昌崩逝后,武王姬发继位,本可立即兴兵伐商,然而素来性格沉稳的他,并未立即发动灭商战争,而是力求稳健地先完成内部的权力交接,重用贤良,继续以姜太公为军师,并用弟弟姬旦为太宰,召公、毕公、康叔、丹季等良臣均各当其位,人才荟萃,政治蒸蒸日上。

    待内部安定团结之后,方才对外争取联合更多诸侯国,以壮军威,不断积累优势,当真可以称得上是狮子搏兔,亦用全力了。

    单单这一点,武王就不愧是一代雄主,能在占尽优势的局面下依旧头脑冷静,审时度势,积极为灭商进行着周密的准备,并且耐心的等待时机。

    而如今,天时已至,正是灭商最好的时机。

    千里黄河,浪花滚滚,姬发按剑而立,目光遥望朝歌城的方向,沉声问道:“尚父,你说本王能一尝所愿吗?”

    已经八十二岁的姜子牙,头发花白,双目却是炯炯有神,眉宇鹰扬,气概豪迈,完全不似一位已经垂垂老矣的老者。

    只见姜子牙向着姬发躬身一拜,这才朗声说道:“比干剖心,箕子装疯,微子隐居,就连朝歌城中的百姓都不敢再口出怨言,如今的大商,已然风雨飘摇,众叛亲离了。如同朽木所建之屋舍,看着或许还能屹立不倒,实则轻轻一推,立刻就会分崩离析。王上此战必可马到功成,一统九州。”

    听得此言,姬发忍不住仰天大笑:“尚父所言,正合孤意,此时灭商之机已至,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孤此战必承天命,诛暴君,还天下以太平!”

    正在此时,一将军前来:“报!八百诸侯已率兵前来助战。”

    姬发听后大喜:“尚父,此真乃天助我也。”

    姜子牙捋须而笑:“自助者,自有天助,王上乃真命天子,天下诸侯岂有不云集而景从之理?”

    姬发豪气云天,大手一挥,仿佛有扫清一切障碍的气魄。

    “传令下去,明日举行誓师大会,破朝歌,诛暴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