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5章 【买买买买】 (第2/3页)
后,一般建造后进行收租。若不是华人开发出‘分层、分期出售’,怕是这些人依旧会统治着香港的地产。 有了‘分层、分期’,才有了后世的华商巨富,否则如何追赶洋行、买办、老牌家族呢!因为这些人的思想转变不过来,又不敢冒险,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后辈成长起来。 走进拍卖会,林志超一行低调的找了个位置,而里面的洋人面孔很多,但大家几乎不认识;就算见过面,也是不熟悉,所以并没有打招呼。 很快,就到了雪厂街十号地皮。 拍卖师:“这是一幅位于雪厂街10号的地皮好,现在低价是170万港币,每次加价不低于1万港币。开始!” 林志超并没有第一时间加入,而是观察着场内的形式,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很快仅剩下三四家家竞争。 咦,居然竞价中有个林志超正好认识的人,叫做梁显利,是怡和洋行的买办,也是顺德商会的人,但存在感不高,似乎不在乎商会。 见状,林志超便开始举牌。 “200万港币” 一时间,有不少人看向林志超等人,居然是一幅新面孔。 拍卖继续。 很快,价格已经涨至230万港币,拍卖的人仅剩下梁显利、林志超。 林志超有个心里价位,那就是不能超过260万港币,所以他心情很平静。 另外一边梁显利,也注意到是林志超在和他竞争,嘀咕道:“怎么是他!” 林志超的大名,他岂有不知的道理,是香港的新船王.所以论实力,梁显利已经心虚了。 “240万” “242万” “250万” “255万” “16号,恭喜你,成交” 就在林志超准备放弃的时候,没想到梁显利主动退出,显然他更没有信心。 而林志超则认为,选择性较多,这才50年代初而已。 当然,他也不得不承认,此时香港的地皮,应该是比前世同时期高一些。因为分期已经出现,若不是半岛战役,香港地产应该已经好很多了。 当然,如果不能建高层,又是一切都受到了限制。 但如果政府通过建高层,怕是方案还没有最终通过时,香港地价都会暴涨。所以别看现在地价才20港币多,恐怕到了五年后,住宅地价至少100港币每平方尺以上。 “林生,没想到在拍卖场见到你,恭喜恭喜!”拍卖会结束后,梁显利主动找上门说道。 林志超连忙客气的说道:“承让啦,梁生。说实话,伱再喊一两口,我就放弃了。” 梁显利马上说道:“哈哈,看来我失之交臂了,不过没关系,我也拿到一幅钟意的地皮,虽然没有哪里的位置好,但总算够大。” 他是真心觉得,论财势肯定不及林志超,再争下去,怕是不仅得罪人,还不一定争得过。 “嗯,恭喜。说实话,我想建幢大厦,免得旗下公司租赁物业作为办公。若是自己建,应该能省一点。” “有道理,我也是这样想的,建幢大厦收租,是很好的投资。” 两人客气一番,免得刚才伤了和气,最后两人都笑着离开拍卖场。 梁显利拍卖的一副地皮是上环,虽然够大,但已经脱离中环,怕是以后会懊悔了。 4月底,林志超从日本回港,此行日本之行,足足待了一周时间,完成和三家航运公司的签约,九艘船有了‘四年归属’。 这九艘船足足8.5万吨的载重量,将在1956年5月到期。届时无论如何,都是不可能签长约,只能短程跑个几个月。理由总归是有的,也不会得罪人,大不了‘折扣’一点。 等到了苏伊士关闭,日本航运公司还不求着他高价长租。全球的轮船‘减少30%’,影响可是非常大的,年租金至少是1955年的三倍以上,林志超是这样猜测的。 林志超携律师和手下,来到中华电力的会议室。 “罗兰士先生” “林先生” 一通招呼下来,大家坐在了会议桌上,准备完成签约。价格是律师和手下在商议,本来林志超和罗兰士·嘉道理也无需出面,不过两人不约而同选择亲自签约。 毕竟,双方都是有头有脸的‘大人物’,互相给对方一个面子。 罗兰士·嘉道理是1899年出生的,是上个世纪的人物,今年已经五十三岁,是一个标准的富二代;嘉道理家族的起源是罗兰士·嘉道理的父亲伊利·嘉道理,靠着500港币在香港站住了脚。 钱生钱的道理犹太人似乎天生就懂,伊利·嘉道理迅速将赚来的钱进行投资。他与朋友合作,于1903年成立了中华电力公司。尽管当年发电机的功率很小,香港也仅有少数洋人能用上电灯,但聪明的嘉道理已预见到电力事业是个大有发展潜力的行业。他集中精力专注于中华电力公司。1906年,伊利·嘉道理又购入香港上海大酒店的大量股份,成为大股东。 伊利·嘉道理于1926年成立了嘉道理爵士父子公司,作为家族的控股公司。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嘉道理家族的生意发展很快,涉及电力、地产、贸易、金融、酒店、缆车等行业,其业务甚至扩展至内地的粤州、沪市等各大城市。二十年代后期,嘉道理家族投资四十万美元,建造于当时亚洲最豪华的酒店之一——香港半岛酒店。半岛酒店落成之时,冠盖云集,盛况空前。嘉道理家族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