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大时代来了】 (第3/3页)
不过香港政府早在1961年开始,就按照财政司的‘不干涉’、‘自由经济’的方针走,所以对于‘远东证券交易所’采取的便是不干预。
历史大势所趋! 虽然会在1973年春天发生股灾,但从1969~1973年香港证券发展的情况来看,大概以后没有人会认为‘三会成立’是个错误的决定。 下午,林志超来到传媒集团。 《东方日报》的社长罗文辉,来到他的办公室汇报道:“老板,最近《亚洲日报》似乎在模仿我们,有意成为一家‘大众报’,在四处招募采编记者和扩大规模!” 林志超并不意外,《亚洲日报》是白粉马家的洗白工具、传递信息的工具、洗钱渠道,自然是舍得投入。 不过,林志超对于这种人自然没有好感,便说道:“那我们便启动第二轮扩张,再扩大采编记者,特别是海外记者的规模,顺便给大家涨10%工资,稳定军心。” 罗文辉听完后,便说道:“好!只是这样一来,我们的记者数量太大,盈利会受到影响。” 林志超笑着说道:“赚钱的事情以后再说,重要的是占有市场。七十年代即将来临,香港经济就要腾飞,报纸的销量也会更加畅销。还有,将来我们还要在海外华人主要聚居的城市,发行海外版,比如温哥华、旧金山等城市。” 罗文辉说道:“还是老板看得长远,我这就准备给《亚洲日报》迎头痛击,其老板是卖粉的,坊间有说是‘白粉报’,居然想在报纸上大展身手,真是不知所谓。” 他当然无需担忧马氏兄弟,不说都是正常的商业竞争和打压,就是他身后的老板,马氏兄弟也不够看的。 林志超笑道:“我们已经占据先机,《亚洲日报》不够看。不过《东方日报》也要坚持丰富内容、文章短小精简等特色.” 罗文辉点点头,说道:“没问题!” 目前《东方日报》是一张半的刊幅,这已经是香港最多版面,绝大数报纸都是一张。刊幅多不说,重要的是文章还短小精简,相当于多了很多内容;所以对于市民来说,非常物超所值。 接下来,林志超讲道:“随着‘远东证券交易所’的成立,我有预感香港的金融业将发达起来,毕竟美国也就两家交易所,我希望你们筹备一个《资本》的月刊杂志,内容以大中华区和国际经济、政治、财经、金融、地产、贸易报道及分析为主,兼有各类文化艺术文章,如风水、文化访谈、书评、游记、科技及医学等。” 罗文辉一愣,随即说道:“这个内容非常专业且丰富,怕是经费非常庞大,盈利较为困难;更重要的是,需要一个懂金融的主编。” 林志超摇摇头,说道:“不是一个懂金融的主编,而是一群为这个杂志撰写的专业人士。你只管筹备,往大里投资,赚钱不是目的,如果能网络几个人才为我所用,又岂是投资杂志那点钱可以相提并论的。” 罗文辉这才明白过来,老板斥资创造这样一个平台,就是趁机网络一些可以为他所用的人才顾问。 “好,我明白了,一定参考美国的《财富》杂志,在香港创立类似的《资本》杂志。” “嗯,大概是这个意思! 七十年代香港经济发展起来,也需要这么一本月刊,亏本都不一定,当然就算亏本也无所谓!若是遇到不错的人才,加入自己的顾问团,也是非常划算的。 《亚洲日报》 “大哥,《东方日报》那边的记者和编辑,一个也没有人愿意来我们《亚洲日报》。不仅仅如此,《东方日报》也在大量招募记者,特别是常驻海外记者。这一时间,我们都找不到几个专业的记者。”弟弟马珍惜苦恼的说道。 马惜如意外的说道:“开高薪也没有人跳槽?” 马珍惜说道:“他们的薪水本来就比较高,而且听说突然又加起工资,我们的人去招募,甚至还被奚落一通,说我们太小气!” 马惜如顿时沉思起来,说道:“不要去挖人了!就怕已经惊动大人物,不然怎么会又是加工资,又是也大量招募记者。” 马珍惜顿时一惊,说道:“大哥说的是林志超知道这件事,然后立马做出部署?” 马惜如点点头,说道:“加工资这么大的事情,本来就是老板才能决定,而且又是此时加工资,很明显是在稳定军心。其次,《东方日报》突然招募大量记者,便是在对我们警告。” 马珍惜虽然常年混迹违法犯罪行列,却也知道什么人惹不起。他们也是有家人的又不是亡命徒,岂敢得罪香港的华人领袖。 “MD,他也挖邵氏的邹文怀等,我们挖几个记者,就被人警告,真是算什么事情。” 马惜如说道:“这个也没有必要紧张,在商言商,我们继续从别的报社挖人就是。总之,我们也要做大众报,这样才有前途。” 原来,《亚洲日报》靠着加入写狗经、马经,销量倒也上升至三万多份。不过很快写狗经、马经的专门报纸出现,这让他们不得不考虑投资时效新闻,做一份大众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