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明亡之祸,在于党争 (第2/2页)
使后金军一年多内不敢轻进。】 【在明末,这样做实事,有能力的官员,实属难得。】 杨旭满脸惋惜。 在明末那个大环境,能做实事的官员真的不多。这样的官员被杀一个,就少一个。 虽说熊廷弼的死,和他自己也有脱不开的关系。 天启二年,熊廷弼兵败被叛死刑,让汪文言用数万两白银贿赂魏忠贤请缓期执行,可等他被放出来以后,却违背了许诺。 魏忠贤那是什么人啊。 你许诺他的钱都敢赖账,还能给你好脸色!? 所以熊廷弼之死,属实让人无语,让人叹惋。 【除了熊廷弼,还有孙承宗、袁可立等人。】 【孙承宗督师辽东四年,前后修复九座大城,四十五座堡垒,招练兵马十一万,建立十二个车营、五个水营、两个火器营,八个前锋后劲营,制造甲胄、军用器械、弓矢、炮石等打仗用的装备有几百万,开疆扩土四百里,屯田五千顷,年收入十五万。】 【此人乃是明末难得将才,也因与魏忠贤政见不合,不得不离职回乡。】 【崇祯十一年,清军大举进攻,赋闲在家的孙承宗率全城军民守城,城破被擒,自缢而死。除此之外,孙承宗的五个儿子,六个孙子,两个侄子,八个侄孙尽数战死,孙家百余人遇难。其忠勇,放眼明末少有人能及。】
崇祯听到前面还没有多少感觉,但听到孙家满门忠烈,不由心灵颤动。 我大明还有如此忠臣,如此忠骨。 杨旭抿了口茶,内心对孙承宗同样敬佩无比,更为这样一位能臣不能得到重用感到惋惜。 他叹息道:【魏忠贤排除异己,罔顾天下,该死。但东林党也并非正人君子,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何尝不是罔顾国家与百姓。】 【与东林党相比,魏忠贤的权势来自皇帝,反而危害更小,更可控。】 【反倒是东林党,有资本与皇帝抗衡,甚至无视皇帝的存在。为自身之利益,他们无所不用其极。】 【明亡之祸,阉党也好,东林党也罢,都难逃干系。虽然两党之中也不乏有识之士,只可惜党派之争太过惨烈,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党争实属明朝灭亡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崇祯登基之初,尽灭魏忠贤与阉党,放任东林党做大,以致朝廷失衡,确是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只是崇祯继位时不过十六岁,未曾接触治国与政治,满腔少年热血,此事又如何能怪罪于崇祯一人?】 崇祯听得满脸羞红,既是惭愧,又是愤恨。 回想自己登基以来,自以为尽灭阉党,铲除了朝廷大患。 可此时才发现,东林党也好,阉党也罢,本就没有区别。 阉党有恶人,东林党也不全都是好人。 崇祯突然明白了皇兄的艰难,也明白了皇兄为何重用魏忠贤,重用阉党。 杨旭还打算继续说上几句,但耳边响起了闹铃声。眼见两个小时已到,坚定打卡摸鱼绝不加班的基本原则。 杨旭双眉一挑,收拾资料,爽朗笑道:【今天的直播到此结束,欢迎下次观看。】 【下期我们将要全面解析大明王朝的制度,从制度层面了解大明必然灭亡的原因。朝廷是如何一步步丧失了作为政府的主要职能,进而引发结构性的崩塌。】 崇祯瞬间清醒,闻言不由急了。 他正听得津津有味。 眼下明白了东林党和阉党的内情,了解了东林党的狼子野心。这不是还没有说到救国之法,怎么能停了。 然而崇祯刚想要开口挽留,眼前的直播间已经黑了。 望着消失的杨旭,崇祯满脸无语。 您这是要急死我啊。 什么叫从制度层面了解大明必然灭亡的原因? 什么叫朝廷是如何一步步丧失了作为政府的最主要职能,进而引发结构性的崩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