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你寸功未立,本王也很难办 (第2/2页)
一双筷子,夹起一只冰虾放入口中,露出一丝享受的表情。 身前的诸多魏武卒将士们此刻开始相互寒暄,他们注意到坐在赵弘明另外一侧的季国夫。 在吴起的示意下,一个魏武卒将领站了出来,对着季国夫说道:“敢问这位燕国勇士,如何称呼,以前有何战绩?” 季国夫吞下一块生鱼片后,抬头看去。 眼前这个人面相上,印堂呈暗金之色,说明有贵人相助。 不仅是他,高台上除了名叫吴起的将领和武王赵弘明之外,大部分都是呈现这面相。 如此从侧面也说明这些人的本领一般。 季国夫心中有了些底数,如实说道:“在下季国夫,在燕国曾杀一人而逃,后在李幕座下为校尉一职,两年未立多少功劳,只任蒙殿下不弃,愿意收留在下。” 说话的魏武卒将领露出鄙夷的神色,继续问道:“那你可有何特长,或者为殿下献了什么宝物?” 季国夫摇了摇头说道:“也没有。” 这个魏武卒将领冷言道:“那你何等何能坐在武王殿下身侧,与吴将军并列?我要是你,我会与高台下的众士卒坐在一起,而不是这般恬不知耻的坐在此处。” 高台之上,气氛忽然变的紧张而压抑。 说话的将领眼神,冷峻而凌厉。 季国夫则坐在他的对面,他的神态从容而淡定。 两人的目光交汇在一起,仿佛在无声地较量着。 对于这一幕,赵弘明坐在主位上,装作视若无睹。 他已经观察出这是吴起暗中授意,对新加入的季国夫报以敌意的缘故。 事实上这也是赵弘明的有意为之,他故意抬高一下季国夫的位置,好达到后面自己的目的。 季国夫不紧不慢的说道:“我虽然没有奉献宝物,也没有太多特长,但是我给武王陛下带了至关重要的消息,替殿下免了一桩祸事。因此,殿下才会将我奉为座上宾。” “呵,不就是背信弃主,真羞于与你为伍。” 吴起道:“够了!殿下在此,休得放肆。” 这个魏武卒将领愤愤坐下。
季国夫脸色也是不逾,但还是忍耐了没有发作。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直到夜幕降临,这场的既是庆功宴,又是发兵宴的宴会终于圆满结束。 赵弘明率先走下后台,吴起等人紧随其后。 除了吴起之外,其余魏武卒将领路过季国夫的时候,都露出不屑的表情。 季国夫的脸色因此而变得很难看。 就在这时,高延士走到季国夫的身边,低语道:“季勇士,殿下有请。” “劳烦公公带路。”季国夫收起脸上的不悦,跟着高延士走到演武场旁的一间屋舍中。 房间不大,里面摆着一个矮榻。 赵弘明盘腿坐在上面,正在品茗。 季国夫低头走了进去:“殿下,您找我?” 其身后的高延士主动关上房门,站在了赵弘明的身侧,接过赵弘明递过来的茶杯。 赵弘明抬头看向季国夫,开口说道:“季勇士啊,你可知我为何请你过来?” 季国夫思索了下,回答道:“我想是因为我今日表现,令殿下难做了吧。” 难做? 这只是季国夫抛出的一个托辞而已。 今日在高台上的上,他一直都在暗中观察。 发现吴起等众多魏武卒将领,对于赵弘明这个地方诸侯异常尊敬。 整个魏武卒也被他牢牢抓在手中。 简直不可思议。 不过也从中说明,眼前这个武王殿下正如他之前观察的那般,很不寻常。 他与这些将领之间,有他所不知道的隐秘。 这种情况下,只要赵弘明想的话,他要制止其他人应该也能做到。 但是他没有。 这在其中的意味已经很明显了。 估计是想敲打一下他,再安抚,收拢他,让其效命。 只是他作为一名降将,刚刚才投靠,这些话肯定不能说出来,就拿了“难做”当做借口。 想到这里,季国夫忍不住暗中瞥了赵弘明一眼。 他这般年轻,对这种驭下之术竟然就运用的这般炉火纯青。 很多中年人怕都不能与之相比。 “这不过是小事尔,无需在意。”赵弘明发出了长长叹息说道:“本王是很看好你的,想要提拔你,但是你也看到了。你寸功未立,本王也很难办啊。” 正事来了。 武王殿下这是话里有话。 季国夫精神一震,问道:“还望殿下赐教!” 赵弘明开门见山说道:“本王想要你回到赵军中,为本王当做内应,如何?” 说完他的手指放在桌子上轻轻地敲击着,仿佛在等待着什么。 季国夫听到这句话,他的心猛地一颤。 瞬间想到了一个词,死间! 他的修为不高,在赵军中也没有自己根基和势力。 现在赵军中有四个武胆境武夫,他要是做内应的话,能起到的作用也只有这一条了。 所谓死间是指那些被制造散布假情报,通过己方间谍将假情报传给敌方间谍,诱使敌人上当,一旦事情败露,己方间谍难免一死。 这种计谋通常被用作两军交战中,迷惑和离间敌人的手段。 季国夫沉默了,他的眼神始终没有离开过赵弘明的脸庞。 在他脸上仿佛看到了,那些交缠在一起的“气”。 或许这对他而言也是一个机会。 回想过去的种种不如意,季国夫下定了决定道:“在下愿意一试,不知道殿下要在下怎么做?” 他的话语虽然平静,但却充满了坚定与决心。 “你也不用太过紧张,没有那么危险,只要把控好,对你来说说不定还是一桩富贵。” “殿下请说!” 赵弘明笑道:“现在东军芦宗辉不是想跟李幕合作么,本王就如了他意,让他‘李幕’跟他合作就是了,给他设个圈。到时候,你只要跟李幕稍稍透露一下‘军情’便可,如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