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酬勤:我的武道没有瓶颈_第8章 七皇子薨,武王回大梁清君侧(6000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章 七皇子薨,武王回大梁清君侧(6000字) (第3/4页)

走上到了大殿,稳稳坐在了龙椅上。

    除了部分大臣,过半的群臣都齐刷刷地跪下,向他行三拜九叩的大礼。

    四皇子赵弘礼端坐于龙椅上,面含微笑的接受了群臣的拜见。

    他深吸一口气,然后缓缓开口,宣布开始朝会。

    “本王听闻最近父皇身体抱恙,需要在宫中静养,但国不可以一日无君。本王乃父皇留在大梁唯一的皇子,特地命本王在这受命于危难之际,代为摄政。自即日起,朝政大事皆由本王决断,天下臣民皆以本王为尊。”

    四皇子赵弘礼的声音洪亮而威严,让人感到他的坚定和霸道。

    他一说完之后,便有霍家提前布置好的大臣站出来高呼道:“泰王有这样的孝心,实乃我大魏之名之福啊!”

    “泰王英明神武,吾等皆为殿下效忠。”

    “泰王在民间深得民心,如此实乃我朝之福。”

    ……

    一句句恭维的话不断从众臣口中说出来,夸得四皇子赵弘礼都有种飘飘然的感觉,忍不住大笑起来。

    中书右丞萧伯龄、中书左丞洪道文、兵部尚书兼少保于和正、吏部尚书兼太师的张千等一干建安朝的骨干官吏,皆是手笼袖中,并未发一言。

    既没有反对,也没有赞成。

    四皇子赵弘礼看向工部尚书陈谋,威严道:“陈大人,本王上次给你说三日之期,你可考虑好了?”

    “下官考虑好了。”

    “哦?将兵刃的下落说出来吧。”

    “恕臣绝不从命,此乃魏国百年大计,岂能毁于一人之手?”陈谋铿锵有力说道:“此举于天下无益。”

    “你……”四皇子赵弘礼猛然站起道:“好好好,看来陈大人是条汉子,就是不知道你的骨头与天牢里的刑具哪个更硬。来人,将陈谋打入天牢,让他清醒清醒。”

    在四皇子的命令之下,很快就有侍卫冲进来,将陈谋拖走。

    陈谋却是傲然道:“不用,我自己走。”

    朝堂之上出现了一丝哗然,让四皇子赵弘礼的脸色变得很是难看。

    “肃静!”

    四皇子赵弘礼平息了心中的不满,开始了下一个议题,他中气十足道:“霍治何在?”

    大殿之上的霍治,站出来道:“臣在。”

    赵弘礼宣布道:“霍爱卿乃我朝之栋梁,其才华与忠诚并重,对我朝贡献良多。今封霍治为中车府令,望其能继续为我朝效力,以尽其才智。”

    “谢殿下。”

    中车府令以级别而论只算是中级官吏,不过由于中车府令是宫中禁内的车府令,职务相当于皇帝的侍从车马班长,负责皇帝的车马管理和出行随驾,甚至亲自为皇帝驾御,职位至关紧要,非皇帝绝对信任的腹心侧近不能担当。

    眼下赵弘礼将霍治封为中车府令,显然是出于保护自己的安危考虑。

    这都是内定好的事,眼下赵弘礼掌握着大阵的部分威能,不少人都不敢造次,选择观望。

    册封了霍治的职位后,赵弘礼又接连提拔了几个支持他的心腹,又插入一些正一宫出身的官吏,如此才结束了他第一次早朝。

    远在大梁之外的阳城附近,七皇子瑞王的车马在官道上缓缓推进。

    队伍的最中间位置,有一辆奢华的马车随着地面的凹凸不平,轻轻摇晃着,挂在车厢上铜铃也随之颤动,时强时弱,发出悦耳的铃音。

    坐在马车中的七皇子赵弘盛却是没有任何兴致,只觉得这铃音异常的刺耳烦躁。

    他拉开车帘问道:“我们到哪儿了?”

    “回殿下,我们刚过阳城,到封地差不多还要大半个月。”

    赵弘盛闻言默不作声,没有再言,情绪显得异常低落。

    他不知道父皇为什么会如此,不愿意相信他。

    要是父皇但凡相信他一点,他也不用离开大梁去那种苦寒的边疆之地。

    车马前方,有一条小河。

    小河中间则有当地人用松树捆绑在一起,铺成的简易木桥,长达十几米。

    七皇子赵弘盛的车马驶入木桥之上。

    车轮滚动,木桥仿佛经受了莫大的重量,不断发出吱呀的动静。

    当车马行到木桥中央的时候,桥面突然一塌。

    “保护殿下。”

    有侍卫急忙勒马,护住了马车。

    而许多侍卫来不及反应,纷纷掉入河中。

    就在此时,桥面的上空传来的破空之音。

    “是箭矢,防御!”

    有守卫第一时间判断出的声音的源头,大声呼喊,让人防备。

    咻咻咻。

    箭矢如雨下,不是仆从躲避不及,纷纷中箭而倒。

    “这是魏军的箭!!!”

    “怎么回事,这里怎么会箭矢,魏军的箭怎么会在这里?”坐在马车中的七皇子赵弘盛慌张道。

    “殿下,是有人冲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