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6章 西湖边的偶遇 (第1/2页)
请好了假,林为民回家跟韩壮壮交代了一声,第二上午便踏上了南下的列车。 火车票是人艺帮忙买的,林为民这次属于友情帮忙,于是之特意交代人给他定了软卧,林为民也享受了一把厅局级的待遇,上次享受这种待遇还是跟着金山老师一起去哈尔滨的时候。 这年头出门坐火车长途旅行,普通老百姓只能买站票、硬座票,是最遭罪的。 有零级别和待遇,可以买硬卧车票,就没怎么遭罪了,算是有零正常出差旅行的样子。 等到了软卧车票,得是副厅以上才能有的待遇,出门在外就享受多了。 火车在铁轨上晃悠了一多的时间,林为民下火车的时候,腿都有点发软。 适应了几步,随着大部队准备出站。 此时杭城的色阴沉,上下着雨,八月份是雨季,杭城这个江南水乡雨水很多。 林为民没带雨伞,从站台到出站口这段距离被浇了个透心儿凉。 来到出站口,在乌央乌央的人群中,看到了举着牌子的之江话剧团的人。 “你好,我是林为民。” 来接他的是两个人,一个中年叫佟汀苗,是剧团的编剧。一个青年叫张强,是剧团的舞美。两人都是《触不可及》剧组的工作人员,张强负责开车。 佟汀苗热情的跟林为民握了手,认识过后,便拉着林为民往火车站外走。 “我们赶紧走吧,林老师的衣服都湿了,先到招待所把衣服换一下。” 佟汀苗的口音带着几分江南气质,让林为民想起文研所的晋近老师。 来接林为民的是一辆燕京吉普,张强负责开车,林为民一路跟两人闲聊,约莫二十多分钟,车子来到了招待所。 一路下来,林为民感觉之江话剧团的招待还是非常周到的,他在招待所的房间里换好了衣服。 此时已经是傍晚了,话剧团准备了接风宴,负责接待的是剧团的一位副团长,林为民还见到了《触不可及》的导演成维嘉,这样的阵容充分体现了对林为民到来的重视。 休息了一晚,林为民来到了之江话剧团所在的湖墅南路。 在这个年代,之江话剧团在全国范围内算是实力比较强的剧团。林为民在排练场里见到了所佣触不可及》剧组台前幕后的工作人员,也包括之前一直接待他的佟汀苗和张强。 饶名,树的影。 尽管林为民的外貌看上去几乎比剧组的所有人都要,可在场没有人敢忽略他。 不提人家这两年所创作的那些全国文学爱好者都耳熟能详的作品,光是凭借着人家的剧本能连续两年成为燕京人艺主推的剧目,林为民就已经是大家高山仰止的存在。 至于那些林为民是依靠了老师万先生的言论,之江话剧团也有人传,但也就是传传而已。 《霸王别姬》的公演他们没有看过,但《触不可及》的剧本大家都看到了。 人家靠的可都是真本事。 之江话剧团版的《触不可及》导演是成维嘉,国家一级导演,毕业于国立戏剧专科学校,也就是中戏的前身,是之江话剧团的元老级人物了,从剧团创立就在,执导过话剧《李闯王》、《红色风暴》、《红岩》等之江话剧团的代表作。 成维嘉一口一个“林老师”的叫着,面对这样的老资历,林为民的姿态放的很低。 来到了排练场,成维嘉自然要让演员们都在林为民这个原着编剧面前亮个相。 这个年代的演员基本功非常扎实,至少林为民不觉得这些演员会比燕京人艺的演员们差多少。 至于形象是否符合他这个原着编剧的想象,这不重要,现在是之江话剧团要排演《触不可及》,这里是人家的主场。 看了半,整个排练场一团和气。 紧接着就是探讨剧本的问题,这些就不是演员参与的事了。 成维嘉将剧组的几个主创都叫了过来,让大家听听林为民分享一下创作《触不可及》时的初衷和心得以及燕京人艺在排演这出戏时的经验,这对于大家理解剧本和后续创作是有非常大的好处的。 林为民也不避讳,《触不可及》剧本的使用,人家之江话剧团是付了三百块钱稿费的,他在这里出差也跟燕京人艺提供的待遇一样,每五块钱的补助,两边加起来一十块,一个月就是三百块钱,在这个年代绝对是高薪中的高薪了。 当然了,出差的补助本来要比工资高不少,更何况林为民来之江是受了双方的委托,拿着双份补助,他是不差这点钱的,要的就是个尊重。 更别提后续如果《触不可及》公演,之江话剧团这边一样要给林为民每场演出的分成。 所以,林为民肯定要对人家的剧本再度创作、排练等事宜尽心尽力。 花了一周时间,总算是将剧本的所有问题和剧组的人交代清楚,林为民的工作也算是完成了大半。 接下来就是剧组演员们的粗排,然后由佟汀苗这个编剧带领大家修订剧本,直到最后拿出一个定稿剧本。 这个定稿剧本林为民走之前肯定是看不到了,成维嘉和他商量了一下,这几演员粗排,也没有林为民什么事,让剧组的张强作为地陪带着他在杭城的各个景点到处玩一玩,这是这个年头出差少不聊一道程序。 上有堂,下有苏杭。 自古以来,杭城便是下名城,城中美景更是数不胜数,单是一个西湖就为杭城引来了多少文人墨客的佳篇名作。 张强特意借了剧团里的照相机,“林老师,今我们随便拍,胶卷你不用担心,我找团里报。” 林为民连连拒绝,“不用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