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我的文艺时代_第179章 先锋小说难以逾越的大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79章 先锋小说难以逾越的大山 (第2/2页)

老师给出了关于先锋小说的定义和特点。

    我还记得上面还有过林老师和一位男同学的对话,男同学追问林老师先锋小说的特点其实是缺点,林老师直言不讳,大概意思是说特点或者缺点完全取决于作家的水平。

    林老师今天用这篇《追凶》告诉了我,什么叫做‘特点或者缺点完全取决于作家的水平’。

    先锋小说的结构上是散乱的、破碎的,强调叙事,人物描写不再着墨太多,没有了明确的价值指向,放弃了对真实和本质的追寻。

    这些所有的特点,在《追凶》里我全都看到了。

    但这些特点并没有削弱《追凶》这部小说所带给我的震撼感。

    相反,正是因为有着以上的这些特点,所以当我看到小说结尾,主角邹正道面对着镜子意识到了自己才是那个罪犯的时候,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他内心的那种震撼、绝望和难以抉择。”

    说到这里,马嘟嘟的脸上充满了难以言表的崇拜。

    “尤其是林老师给邹正道设计的这个结尾,之前在听的时候我一直不太理解。我觉得其实给邹正道设计一个在知道自己身份后不顾一切逃跑的结尾,才是完美的结尾,那真是辛辣无比的讽刺。

    可林老师却在这里选择了留白,邹正道的故事嘎然而止于他得知了自己的身份,其后的一切都交给了读者去思考、想象和理解。

    你们能明白吗?

    那种感觉,就像是,就像是,我们在突然之间变成了站在镜子前的邹正道。”

    马嘟嘟半眯着眼睛,回味着读完小说时内心所受到的那股震撼。

    马嘟嘟又想到了林为民的那篇演讲稿,“避免单纯的客观描述和主观抒发,又与读者保持着最密切、自然的联系。”

    这就是了!

    他停顿了好一会儿,才继续总结道:“传统小说的叙事可能是服务于人物、也可能是服务于结尾,总的来说,它总会突出一个重点。但看完林老师的这篇《追凶》,我彻底明白了,先锋小说的叙事只服务于叙事本身,不能把作品和叙事分离开,只有你看完整部作品,才能明白这些叙事所要表达的内容。”

    马嘟嘟的长篇大论说完了,办公室内的气氛却还像他发言时那样沉静。

    他从那种自我陶醉当中清醒过来,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对不住,有点太陶醉了!”

    同事们早已被他的描述勾起了心中的兴趣,夸奖道:“嘟嘟讲的真好,说的我们都迫不及待的想看了。”

    “见笑,见笑。”马嘟嘟朝着大家点头致意,又说道:“不是我讲的好,都是林老师写的好!”

    众人笑着追问起《追凶》里面的具体情节,马嘟嘟讲了半天,大家却越听越感觉云山雾罩。

    “算了算了,我还是别讲了,大家等着看吧,你们绝对会被震撼到的。”

    黄斌唐道:“你都把结尾给我们讲出来了,我们还震撼个屁!”

    “不不不,你们看了就会知道的。之前林老师早就给我讲过这个故事,可看完之后我还是一样的震撼,信我的!”

    马嘟嘟觉得《追凶》这部小说不仅是给所有作者和读者树立了一个先锋小说的标杆,也是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

    之前总有人说先锋小说重形式、轻内容,这部小说如果发表出来,一定会狠狠打这些人的脸,让他们知道知道,什么叫做形式与内容并重。

    “林老师升华了先锋小说!”

    马嘟嘟在和大家讨论的时候,发自肺腑的说出了这句话。

    “行了,你们就别吹捧我了!”

    眼见时间已经到中午了,林为民笑着站起身,“时间也不早了,我还得回去上班,就不陪大家聊了。”

    “别介,林老师,怎么着也得吃个午饭再走,我请你出去吃。”马嘟嘟热情道。

    “不了不了。请假出来的,再不回去领|导该发火了!”

    林为民拒绝了马嘟嘟的好意,在《青年文学》一众编辑的护送下出了宿舍楼,王维玲也特地出来送了他一下。

    等他走之后,王维玲看向周晓红,“稿子看完给我送过来。”

    几个青年编辑吵闹道:“主编,我们还没看呢!”

    王维玲唬着一张脸,“你们着什么急?嘟嘟初审,晓红复审,我终审,这是编辑部的规矩。审完稿子你们愿意看就看,没人拦着你们。”

    她这一番话说的义正严词,要是不明真相的人恐怕就信了。

    可谁让人家是主编兼副总编呢,众人敢怒不敢言。

    黄斌唐嘟囔道:“分明是以权谋私啊!”

    马嘟嘟看着同事们的反应,内心升出一股骄傲来。

    既为自己能够约到林老师的稿子,也为林老师能够写出这么牛逼的作品。

    是的,马嘟嘟想来想去,只有一个词能来形容林老师和《追凶》。

    New~Bee!

    日万达成,求订阅,求月票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