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09章 比房子还贵 (第1/2页)
1980我的文艺时代在文讲所的日子第209章比房子还贵“林老师!”李开复隔着老远叫了一声林为民。 摩托车停到他身边,林为民笑着道:“等着急了吧?” “没有,没有,我也刚到,咱们走着?” “走!” 林为民在李光复的带领下,仅往前走了十几米,便看到了今天要看的宅子。 故宫旁边的那处二进院子堆满了古玩字画,什刹海自己住的那座小院的倒坐房里也堆满了读者来信。 家里地方有点紧张了,林老师没有跟马嘟嘟开玩笑,他真得买几处四合院了。 趁着现在房价还没涨! 买四合院这事,他不光跟马嘟嘟说了,也跟李光复说了,他是燕京的老坐地户,人脉比马嘟嘟这种父辈来到燕京的要广多了。 等了几天,林为民还真等到了李光复的消息。 今天要看的这座四合院坐落在西安门大街上,属于XC区,是处清末民初建的三进四合院。 西安门大街通东西,四合院坐北朝南,打眼一看砖雕门楼极为精美,门楼顶上是二层的冰盘檐,上有栏柱和栏板,栏板上雕刻着宝瓶、花卉和回形纹图案,做工精细。 李光复指着拱券门上方的一块石匾额,介绍道:“林老师,这可是沈尹默的手笔。” 林为民抬头望着拱券门上的两个字——识住。 林为民蹙眉,问道:“这有什么说法吗?” 李光复道:“识之所安住,识之所爱著,名为识住。” 说完他嘿嘿一笑,“佛教用语,其实我也不懂,那天看房子的时候特意问的,听说这里原来住的是一位研究佛教学问的学者。” 林为民点点头,光是冲着这门楼和题字,院子的身价也得加上两分。 进了门,门内东北侧有一座硬山合瓦过龙脊的门楼,门前有对精美的抱鼓石门墩儿,门上有四枚门簪。 光是看着这刚进院的样子,保存的相当完好,林为民心中暗自称许。 二进院的院落很宽敞,北面正落着带有前廊的三间正房,北房两侧则各有二房一间。 东西厢房各三间,东耳房前有转角游廊通往后院,最后的三进院子里有北房五间。 “林老师,您觉得怎么样?”李光复问道。 “挺好!”林为民点点头,问道:“户主真不见面?” “人家说了,您给价合适就卖。” 不见面也好,省的麻烦。 “这家人挺有意思,怎么叫给价合适?不如你让他们出个价吧。” 李光复笑道:“林老师,这种有点讲究的宅子多多少少肯定要贵点的,人家估计也是这个意思。” 林为民颔首,他对李光复的话是认同的,便道:“这样吧,你给传个话,问问一万块怎么样?” 李光复顿时给林为民竖了个大拇指,“您局气!” 一万块钱在燕京城买个三进的宅子,除了有名有姓的名人故居,这价格顶着天儿了。 在燕京,三进以下的四合院通常叫宅子,属于普通老百姓和富人家住的地方,再往上给权贵住的那叫府邸,最上层的就是各个王爷府、贝勒府了,这两类等闲是买不到的,都被公家占着呢。 当然了,更往上还有一层,叫紫禁城,给皇帝住的,现在拉了,老百姓买个票随便进。 要到85年以后,三进院宅子的价格才会摸到万元的边儿。 他给李光复开这个价,纯粹是想省点事。 只用了一天时间,李光复给林为民回了信,人家同意卖了。 价格也不是一万,而是九千块。 这个价格虽然比林为民给的低了一千,但是放在现在市面上的三进院子,这已经是好价钱了。 李光复帮着省了一千块钱,林为民特意请他到全聚德吃了顿饭表示感谢。 听说林为民打算把这三进院子改成专门放收藏的地方,李光复诧异,问道:“您什么时候还搞起收藏了?” “时间也不长,就这半年。” 李光复心想,半年时间才多少东西,至于专门弄个院子来收藏? 不过林为民对他是有知遇之恩的,他拍着胸脯揽过了装修的差事。 他家以前也是富贵人家,见过当年搞收藏的人家。 想要把院子弄来专门放收藏品,无非是保证温度、湿度、密封性和安全性这几个方面。 他在燕京地头熟,人也熟,林为民手里的外汇券又是硬通货,执行起这件事没什么难度。 “买房子麻烦你就算了,之前什刹海那装修伱帮着cao了不少心。这回咱们亲兄弟,明算账,我把四合院装修这活包给你,怎么样?”林为民道。 李光复忙拒绝,“这哪儿成啊,林老师,您对我可是有知遇之恩……” “什么知遇不知遇的,不论那个。感情归感情,生意归生意,拾掇房子是个苦差事,劳心又劳力,你要是不接这个差事,我就找别人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