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57章 摆烂的编辑部 (第1/2页)
1980我的文艺时代在文讲所的日子第257章摆烂的编辑部林为民没去领的直木奖是由新潮社代领的,奖杯到九月份才邮到,另外还有120万日圆的奖金,聊胜于无。 不过新潮社倒是提出了《霸王别姬》加印的事,直木奖的影响力绝非林为民所想的那么小,相反,在泥轰国内还大的一批。 之前《霸王别姬》作为外国翻译作品,没什么宣传,两次印刷总计11万册的印数,到现在还有两三万册的库存,靠着口碑卖了不到10万册,在泥轰的销量已经见顶。 但随着直木奖的颁奖仪式过后,老树逢春又开花,《霸王别姬》再次被摆在了泥轰各大书店的热卖位置。 短短十几天时间,库存便已见底。 这次,新潮社的加印数量很大胆,直接来了个十万册,属实是对直木奖的宣传效果有点盲目自信了,不过林老师可不介意多收稿费。 版税分成提到了12%,这一笔稿费便是4.2万米刀。 这么一看,还是老米那边赚的多啊! 林为民心里感叹着老米土大款的风格,不忘应付着新潮社那边的电话。 “其他的作品?” 新潮社在电话里提出了想要出版林为民其他的作品,获奖前没提,现在却上赶着说这件事,估计应该是看到直木奖获奖以后的效果太过显著。 “行啊,那你们派个人来一趟吧,有合适的可以挑走。” 送钱上门,林老师对此表示热烈欢迎。 挂了电话,颜文景不由得感叹:“又要出版啊!” “是啊,得奖了知名度上来了,出版社这也是见猎心喜。” 颜文景点点头,“这倒是!” 从前楼出来,林为民回到编辑部,推门而入,便感受到一股慵懒颓废的气息。 揉了揉眼睛,这帮人还是在看稿,但仔细观察观察。 姚淑芝看稿子的时候手里扒着瓜子,祝昌盛手拄着下巴审稿。 老贺最认真,但桌上还放着一本《钟山》,显然是刚放下不一会。 最过分的是柳荫,手里织着毛衣,时不时的翻上一页。 林为民想了想,没进屋,跑到了老覃的办公室,老头儿正给花浇水呢,被林为民硬生生给拉到蒙伟宰办公室。 “咱们这么下去不行啊!”林为民满面愁容。 老覃一脸不解,“什么不行?” “第五期刚发完,第六期专号的稿子已经都组好了。大家伙一看今年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多少有点颓废。你去办公室看看,都快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 林为民说这话的时候,眼神盯着老覃同志,他怀疑同志们就是被这老头儿给带坏的,最近他办公室里那几盆花可是开的娇艳,一看就没少花心思。 老覃同志避开林为民的眼神,“这也是没办法啊,能登的稿子数量有限啊!” 老蒙也颔首道:“确实。” “两位领导,要不跟社里申请申请,咱们再改个版?”林为民提议道。 老蒙和老覃对视一眼,心里咯噔一下,“改版?改什么内容?” “我看双月刊现在明显无法满足来稿量,咱们是不是可以改成月刊?” 蒙伟宰和覃朝阳听完此话,脸皮忍不住抽搐。 改月刊?你是要我们俩老头儿累死啊! 伱年轻人想要进步可以理解,可你不能这么折腾老同志啊! 眼神交流,心有灵犀,老覃开口道:“为民啊,你这个心我是充分理解的,可你有没有考虑过同志们的感受啊!” “你别看这会儿大家都闲下来了,可也就是这么一两个月。你要把双月刊改成月刊,那编辑部的工作量可是相当于翻了一番啊!大家得忙成什么样子?” 在他说完之后,老蒙同志也开口说道:“最关键的是,读者们已经习惯了双月刊的节奏,你冒然改成月刊,大家不见得能够接受的。” 老覃接着道:“印刷厂那里也是个问题。社里每年的任务量都大差不差,现在突然改动,印刷厂那边多出了这么多任务,人家也会有意见。” 老蒙道:“还有稿子呢?你别看现在我们的来稿量好像很多,可月刊和双月刊毕竟不同,你怎么能保证来稿质量和数量就一定能满足改版后的月刊呢?万一满足不了怎么办?” 林为民望着两个老……同志,点头道:“两位领导说的有道理,改版这件事确实是我考虑的不周到了……” 蒙伟宰和覃朝阳齐齐松了口气,可算把这小子给稳住了。 “不过……” 蒙、覃二人心头再次一颤,只听林为民说道:“但现在来稿量堆的确实有点多,得想想办法才行啊!” “是是是,确实是有点多了。为民啊,你有什么好主意没有?”老蒙主动开口问道。 只要不改版,不升级成月刊,一切好商量! 这就是蒙伟宰的态度。 “咱们的丛书也停了一年多了吧?” 老蒙一拍手,“哎呦,你瞧,这忙忙叨叨的,把这么重要的事儿都给忘了。” 老覃也跟着说道:“可不是嘛!这丛书怎么说也是我们《当代》的命脉之一啊,不应该,太不应该了。” 两人对林为民说道:“这么着吧。为民啊,你受点累,把丛书这工作给捡起来,正好这段时间大家都挺闲的。” “那成。既然二位领导这么信任我,我保证完成任务。那这个选题……” “你定,你定就行了。” “那多不合适。” “没什么不合适的,丛书这事本来就是你张罗起来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