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68章 还得是你啊 (第1/2页)
1980我的文艺时代在文讲所的日子第268章还得是你啊再次来到文研所,林为民得到了许刚热情的接待。 拉着他坐到沙发上,给他倒了茶,嘘寒问暖,最后才说道:“听说提主编了?” 林为民笑道:“您这消息可真灵通。我也是刚回来才知道的。上面下了文件,离休的老同志不适合当主编,社里这才想着把我提起来。” 许刚相看着林为民,带着几分感叹说道:“才二十五吧?就是《当代》的主编了!” 随即他又说道:“万老23岁作《雷雨》,25岁作《日出》,你这个学生也不逊乃师啊!” 林为民道:“所长,您再这么夸下去,这屋子我可待不住了。” 两人哈哈笑了两声,才说起了正事。 自83年开始,文研所就在积极筹备文学院的事。到两个月前的十一月份,礼部终于同意了文协关于将文学研究所改建为国立文学院的报告。 十二月份,文研所前挂了几十年的牌子被摘了下来,蒙伟宰说文研所是老习惯了,现在应该叫“国立文学院”才对。 文研所改建为文学院,即将列入国家高教体制,招生标准、考试办法、学制、教学计划和设施方面都在向高校方面看起,向正规化发展。 按鉴于文学界的实际情况,文学院方面还是打算先举办短期进修班,以帮助由于各种原因不能进行长期学习的文学从业人员。 林为民也是跟许刚聊了才知道,新的院长即将到任,他这个原所长要退位让贤了。 “以后文学院的办学会越来越正规,再像以前那样发两篇文章,得了刊物的推荐就能进来学习的情况会越来越少。 我就想着,趁着我还在,替那些没什么出路的同志们再谋划一次,让大家都进来学习学习,以后这样的机会恐怕会越来越少了!” 许刚这次不仅知会了《当代》这边,还有以前跟文研所关系不错的各大刊物。 让大家尽快把能报名的学员们都报上来,许刚希望在自己的任期最后替大家尽一份力。 许刚感慨的说完,让林为民有些沉默。 通过跟许刚的交谈,他已经看明白了文学院现在的情况。 以前的文研所虽然也在文协管理之下,但相对来说还有一些自主性,几年前办短期培训班的时候都是各地刊物推荐学员,文研所择优录取,有相当大的自主权。 但现在,随着文学院建制,一批新鲜的血液正在被注入到文学院里面。你不能说这是卸磨杀驴或者是鸟尽弓藏,毕竟文研所升级成文学院,上了规模,总是要增加新生力量的。 可不得不承认的是,文协对于文学院的影响越来越大,以后的文学院是不可能再如以前那般自主了。 不光是许刚下台这一点,还有在学员的选择上,文学院也没有办法像以往那样有决定权了,都得听文协的,更不可能直接去跟各地刊物对接了。 想到这些事,林为民的心里充满了唏嘘。 他没办法评价这种变化是好是坏,但文研所的那段学习经历是他难以磨灭的回忆,他在心里自然是倾向于文研所的。 “你回去跟伱们《当代》的那些作者沟通一下,尽管报上来名单。我这边跟文协去沟通,最后一次,他们这点面子是会给的。”许刚对林为民说道。 林为民点点头,“好,我回去就定名单,尽快交给你。” 离开许刚的办公室,林为民碰见两个熟悉的面孔,打了个招呼。 从文学院出来,他忍不住回望。 崭新的楼宇,崭新的校舍,崭新的环境,一切都是崭新的。 他的目光停留在校门口的挂着的牌子,那是新换上去的。 崭新的国立文学院成立了。 再也没有文学研究所了! 林为民的眼中满是怅然,他想起了跟石铁生的陕北之旅,何其相似啊! 回到国文社跟蒙伟宰交了差,蒙伟宰再次把联系学员这个任务推到了林为民身上。 “你年轻,刚刚当上主编,这件事对你是个锻炼。” 锻炼个锤子,你个老……同志,偷懒都偷的这么理直气壮,难怪你能当领导。 回到编辑部跟同事们商量了一下,大家手里的作者情况,大家列出来了一个名单,按照编辑们的看好程度挨个联系。 先把名单送到国立文学院让许刚过目,确定了人选,林为民开始联系人,在燕京的人选他亲自去找了一趟。 林为民先找的汪硕。 “去不了,我得给沈絮嘉做饭呢!” “做饭是什么要紧事,让她自己对付一口,这次可是个难得的机会。” “什么难不难得的,不就是去混人脉去了嘛,不去!” 林为民骂骂咧咧的从汪硕家出来,又奔了海晏正上班的劳改局。 “不行啊,林老师,你也看到了,我这上班根本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