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葬礼,复活,我提刀而来 (第3/6页)
被安排前来帮忙的士兵,搭起了一处白棚。 扎眼的白色在那棵老榆树下,显得有些突兀,也衬出了悲凉。 杨珊最终还是得到了儿子去世的消息,她哭了整整一个晚上。 坐在炕头,回想着从小到大苏云的音容笑貌。 这个消息对于杨珊来说实在是有些太突然,也太沉重了。 他说在苏国伟的怀里又锤又打,看起来像是在埋怨,实则又何尝不是一种无奈的诉说呢? 苏国伟至始至终都没有说话,只是默默的坐在杨珊的身边,眉眼低垂,阴云不散。 在三天前敲定了葬礼事宜之后,各个方面便已经开始了详细准备。 徐魁派了一些士兵,樊城警方又派了一些空闲警力,纷纷前来神孤山帮忙搭建灵堂。 在这三天里,来来往往的士兵,让这个本来就不大的小山村,突然间变得热闹了起来。 村民们也因此得知,老苏家居然在搭建灵堂,自然也会凑在一起对此事进行讨论。 “老苏家这是出什么事了?谁死了?” “一直以来老苏家不就这三个人吗?老苏和他媳妇儿,还有个儿子。” “是啊,这突然间搭起灵棚,不是老苏和他媳妇,那就只有他儿子了呗。” “不能吧,他儿子那回我还见过那么年轻个小伙子,怎么说走就走了?” “这事儿咱可说不准,不过你们发现没有,往常咱村子里有白事,都是村里人帮忙搭灵堂。但他们家搭建灵棚,好像很多外来人帮忙,而且个个看起来都很壮实!” 这位村民口中所说壮实的外来人,实际上就是徐魁和樊城警方的人。 这几天前来搭建灵棚他们都是便装出入,自然也就给村民们带来了更多的疑惑。 在这三天的时间里,众人很快的便将灵棚搭建而成。 在今日伴随着蒙蒙的天空,也是葬礼正式开始的时候。 严格意义上说,在农村白事算是头等大事了,通常来讲,也会有较为繁琐的仪式。 在城市中这种仪式虽然不多见,不过考虑到综合情况之后,各方代表在商议葬礼细节时,依旧选择按照神孤村一直以来的习俗举行。 因此此时,苏国伟已经带着一脸的阴郁与悲恸出门了。 他沿着村路,独自来到了苏家祖坟处,用村里的话说,这是要给自家的先祖报个信。 在神孤村,这个环节也被称之为报庙号。 苏国伟在祖坟前跪了许久,没有人能听得到他在说些什么,只是当苏国伟在从祖坟处离开时,脸上已经带着些许泪痕了。 报完庙号之后,苏国伟便去沿着村路通知各家村民。 在举办这种白事的时候,往往都是全村人参加的,因此苏云的葬礼也不例外。 苏国伟穿着一身丧服,由于苏家没有后人,所以这报丧的事情也就只有他亲自去做了。 这个环节也是有一定的讲究的,报丧的人要穿着丧服,到了别人家的时候不能进门,也只有在这种时候可以用力的拍打屋门,并且是越急促越好。 家家户户听到这样的拍门声,就知道有人家出了白事,前来报丧了。 因此这家人就会快速出门迎接,而报丧之人不论见到长幼年龄必须磕头。 苏国伟就这样挨家挨户的进行通知,这些村民们将会前往灵棚的时间会比预计时间晚上一个小时。 这也是因为苏国伟考虑到到时候前来的都是各方领导人,和村民们错开时间,也是一种比较妥善的处理方式。 与此同时,在灵棚内,一口木质棺材前,杨珊抽泣着将苏云的一套衣服放到了棺材里。 当棺材盖渐渐合拢,杨珊抬起头看到苏云的那张黑白遗像时,再也忍不住掩面痛哭了起来。 一些便装的女警员以及徐佳佳,周晓晓赶紧上前来安慰,可是这种丧子之痛,又岂是他们能够理解的呢? 与此同时,冯绍宇以及孙教授等人正在不远处的陵水山上。 他们就拿着铁锨一下一下的为苏云打墓。 这件事情如果是村中人来看,还会颇有一些讲究的找一些专门打墓的人,选择所谓的风水宝地。 但这个环节自然在冯绍宇他们这里被省略掉了,只是为苏林挑选了林水山最好的一处位置。 冯绍宇,孙教授,蔡教授,古爷,周南海,陈烨六人,组成了一个打墓队伍。 早些年的时候棺材小打木,野浅挖上三尺左右的深度就可以了,因此那时候一般都是4个人打墓。 而现在因为棺材大了,并且大多都是深藏,所以由4个人的队伍变成了现在的6个人。 这都是神孤村的传统,被大家严格执行了下来,也逐渐他们对此次葬礼的认真程度。 对于他们6个人而言,多两个人打墓,可以慢一点进行轮换,每个人也可以稍稍有休息的时间。 毕竟打墓是个力气活,全靠铁锨一点一点的把土挖出来。 他们并没有选择调来机器进行挖掘,在他们看来,人工才是对苏云最好的尊重。 此刻既然已经连续挖掘了有近一个小时了,每个人的手臂都很酸麻,用不上力气。 汗流浃背之中几人不得不时不时的休息一下,轮换着其他人上前来,确保打磨的流程没有任何停顿。 这里将会是苏云最后的归处,在神孤村完成葬礼之后,送殡队伍会将苏云的衣冠葬入这陵水山墓地。 到那时候也寓意着一切尘归尘土归土,阳间之人再过不舍也不得不与逝者告别了。 今日的天气比较阴沉,甚至很快便下起了蒙蒙细雨。 雨水打在冯绍宇的脸上,让冯绍宇忍不住为之抬头看着天空叹息: “看来就连老天也在惋惜一位英雄的逝去……” 孙教授一言不发地咬着牙红着眼眶,一下一下的卖力打墓。 在这种情况下,大家的心情实际上都是差不多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