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71章 弘治六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六千字章) (第4/4页)
当了官,有时候好人也要被逼无奈当坏人。” 黄元下定了决心:“我愿意跟宛平郡主定下婚约。” 常风一拍手:“成了!那咱们以后就是亲家了!” 随后常风耐心的叮嘱:“给我meimei下定,可不能失了体面,辱没了她的身份。这两千两银票,你们拿去置办定礼。” “婚书去找福瑞金铺烫金。香炮都要最好的。四色糖、四京果去李记糖铺买。” “缎礼要上好的江南绸。啊,别买云锦,那东西细究起来犯忌讳。” “金镯要二两一只的,打两对。上面要镶中等宝石,别逾制。郡主所用宝石规格,金匠应该清楚。” “最重要的,大雁一定要又肥又呆!得提前跟京郊猎户订。” 老瘸子连忙道:“我有钱!怎么能拿亲家的银票置办定理?这不成了.......” 常风笑道:“你想倒贴是吧?为了让我meimei有情人终成眷属,我乐意倒贴!” “好了,那就这样定了。开了春选个黄道吉日,你们去送定礼。” “告辞!” 常风走后,老瘸子搂着养子的肩膀,老泪纵横:“好孩子,你这辈子算是安稳了!” 常风回了府,常恬正在给壮壮剥糖炒栗子。 常风一本正经的:“糖糖,以后黄元不能随便进府了!” 常恬一听这话,脸立马耷拉了下来:“为什么?” 常风正色道:“不为什么!” 常恬火了:“你嫌弃他家里是开纸扎铺的?哥,你虽然是家主。可我是当朝郡主!” “咱府里的事儿怎么着也得有一半儿让我了算吧?” “我就让他进府!你不让他来,我,我......我找皇后义嫂、皇帝义兄理去!” 常风终于露出了笑容:“傻丫头。我让黄家过完年来给咱家下定礼。有婚约在身的男女,按规矩是不能常在一处的!” 常恬转怒为喜:“真的?噫!好!我就知道哥哥最疼我也最懂我啦!” 常风道:“矜持点。怎么也是郡主之尊。一听给你找了夫家,你的嘴都快裂到后槽牙了!” 常恬直接一蹦,抱住了常风:“哈,哥哥最好啦!” 常风笑道:“快松开。你不是男女授受不亲,妹大避兄嘛?” 常恬的脑袋紧紧贴着哥哥的胸膛:“别我过完年才十四,就算我八十四也是你的meimei!” 除夕夜。常风叫来了老泰山刘秉义,一家人欢喜地吃饺子、着笑话守岁。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有好运和厄运。 今年常风随刘大夏赈灾、治水立下大功。高升了指挥左佥事。朱骥若离任,他铁定能接任指挥使。 常恬在年末跟情郎定下了婚约。 吏部尚书马文升看在常风的面子上,将刘秉义的文散阶升授为通议大夫。 常家这个年过的自然是高高兴兴。 大明有六千万人口,一千五百万户,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两千里外的江南水乡,苏州吴县。 一个二十五岁的书生,正守着五个牌位,哀伤不已。 他虽正值青年,但头上已有了白发。 这一年里,他的父亲、母亲、妻子、儿子相继离世。meimei也自杀身亡。除了他,全家死光光。 他几乎哭干了自己的眼泪! 后世谭谭交通里的“福贵大爷”跟他一比都算幸阅。至少福贵大爷还剩下个弟弟。 书生的名字叫唐寅,字伯虎。他是苏州府院试秀才,江南一带有名的才子。 数年后,今夜欢喜至极的常风,将跟今夜悲伤至极的唐寅,发生一段复杂的故事。 人与人之间的缘分、交集,的确难以捉摸。 正月初五。刘笑嫣去了坤宁宫,为张皇后求了情。 张皇后不是个刻薄的人。对李梦阳的气早就消了。 她也想明白了是两个弟弟有错在先。当日便求弘治帝放了李梦阳。 李梦阳在诏狱蹲了几,不见瘦,反而白胖了不少。 撺掇张鹤龄强占民田的芸娘,被钱宁派人送到了蓟镇给边军老粗当老婆。 对她来因祸得福。四十如虎,她最喜欢“粗”人。 鲁西的百姓得到了官府的救济。起码在正月里有麦饼吃,不至于挨饿。 水利工程已经修建的七七八八。来年鲁西百姓不用再担心黄泛之苦。 弘治六年过去了,常风很怀念它。 他切切实实给黎民苍生做了一些事情。 宫廷阴谋、官场争斗给不了常风这种“救黎民于水火,解百姓于倒悬”的自豪福 弘治七年到来了。时光如大河之水,不可倒流,奔腾向前。 书友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