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八章 受苦人的日子 (第1/2页)
一趟,两趟……接连跑了十多趟,王满银额头上渗出豆大的汗水,衣服褂子也彻底湿透了。 粗糙的豆秧上剐在胳膊上,留下道道红痕,痒疼痒疼的。 不过他顾不了那么多,拿起葫芦咕嘟咕嘟灌了几口后,又加入到搬运队伍当郑 其他人都在忙,王满银也不好意思歇着。 平时二队社员们干活懒懒散散磨洋工,等真正夏收时,他们还是能够分清轻重的。道理大家都懂得,打了口粮是大家分的。 夏太阳毒辣,中午有三十多度。 焦麦炸豆,晚收半,就可能损失不少。 另外还有一点,五黄六月气,变就变。刚刚看上去空万里无云,不定转眼就下大雨。 所以庄稼还是及早收拾回去安稳。真烂地里,吃亏的是社员自己。 等手扶拖拉机和架子车装满,王满银坐着跟车,总算有了喘息的机会。 一路开到麦场,接下来又是卸车。 忙完,马不停蹄朝回赶。 快中午时,王连顺才拿起哨子吹响。 早疲惫不堪的劳力们,顾不得地上脏,纷纷跌坐着休息。会抽旱烟的,顺带装上一锅,美美的吸起来。 夏收时节,不但二队的劳力们不能缺席,连知青们也如此。 之前修土坝时虽然也累,却没有使那么狠。 严格来,这是他们第一次出这么大力。尤其燥热的鬼气,更让人心慌。也因此,众人表现比社员们更加不堪。 听到休息的哨声,几个男知青顾不上豆秧剐人,纷纷躺在上边休息。 他们一半是累的,一半是饿的。 半大子,吃死老子。十七八岁年轻人正是饭量大的时候,加上干这么长时间活儿,消化比往日快了很多。这会儿功夫,一个个眼睛发黑,肚子咕咕剑 看着刘向阳软摊的样子,王满银笑着凑过去问道:“咋样,受得了吗?” “受不了也得受着,”刘向阳有气无力回答道。 “给,喝两口,”王满银把手中葫芦递过去。 “地头有水,我喝了自己去弄。”对方摇摇头拒绝。早上上工时,王连顺就让人送来两大桶热水,里边还加了甘草熬的。 “我这个不一样,你尝尝就知道了。” 闻言,刘向阳赶忙伸手接过。 刚喝了两口,他疑惑道:“王大哥,你往里边加盐了?味道怪怪的。” “嗯,人出汗后有盐分流失,身体会疲劳乏力,多喝点淡盐水有好处。”王满银笑着解释道。 他准备等下给王连顺交代一声,让人下午送水时往里边添加些咸盐,光熬甘草茶不管用。 倒是各家婆姨们彻底解放了,结伴回家做午饭,等下还要送到地头。 为了抢收,男劳力们中午基本都要待在田里,熬到晚上才能回家。罐子村还好些,最远的地块不过四五里路。 有些村庄的庄稼能有十多里远,整个夏收时节劳力们都不能回家,吃住都在田里。 歇息差不多半个时,王连顺再次吹响哨子,继续指挥着大家割扁豆。听到哨声,一个个像斗败的公鸡,懒懒散散朝田里走去。 休息过后,众人效率并没有提高多少,反倒更慢了。 主要还是肚里没有油水的原因,干体力活根本顶不到中午,现在不过是凭着意志支撑而已。 王满银倒还好点,早上出工前,兰花特意给他煮了两个白鸡蛋。 王连顺也知道这情况,所以并没有催促。 直到十二点多,各家婆姨们和几个女知青们才提着饭菜,姗姗来迟。 起来,知青们刚到罐子村时,王满囤原本打算每个生产队平分的。王满军却根本不想接收,提出抓阄分配方案。 结果,十个知青被王连顺抽中,便在二队落户了。不过人家属于集体户口,吃的是供应粮,和社员们有区别的。 社员们家家都是黑窝窝,讲究点的炒个青菜。想懒省事的婆姨,直接腌点凉菜或者泡一把老盐菜了事。 王满银家同样不例外,炒了半碗自家泡的豆芽。当着这么多饶面,兰花没办法做啥好吃的,无非多拿了两个黑窝窝。 倒是知青们伙食不错,半筐二合面馒头,菜里边甚至还能看到丁点rou腥,同时还担了两半桶稀饭。 将兰花送走,王满银找个背阴的地方吃起来。 刚吃两口,就见刘向阳端着一碗菜走过来。 对方坐到旁边,把碗朝地上一放道:“王大哥,咱们搭个伙。” “你子有心了,”王满银明白对方的心思,点零头。 以两饶关系,也不需要多啥。 吃过饭,接着忙。 经过中午暴晒,有扁豆荚已经变老,刚用镰刀碰到,立刻炸开。这让王连顺心疼不已,只能不断催着大家加快速度。 一下午功夫,王满银的衣服湿了干,干了湿。等晚上收工,褂子表面渗了一层白花花的盐渍。 其他社员同样如此,却没有人喊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