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打赌出事儿 (第2/2页)
招待客人用。 新麦面蒸出的馍馍又香又暄,用村里饶话,做成驴球样式也好吃。尤其拍个蒜瓣,滴几滴香油,做成蒜汁,再用馍馍沾着吃,更是别有一番滋味。 收完麦子,社员们仍然没有空闲时间。接下来还要抓紧犁麦地,尽早种上秋庄稼。 今年老爷给脸,从割麦到交公粮,气一直很好。 不过“六月的,孩子的脸,变就变”,下午众人正顶着大太阳在田里忙乎,转眼空黑风陡暗,云层越积越厚。 一会儿功夫,四周泛黄。 见到这情况,王连顺脸色大变,赶忙让众人收拾农具回家。 上起黄云,不是大雨就是冰雹。等人们堪堪赶到村里,豆大的雨点就噼里啪啦落下来。 不过对村里人来,却是一场难得的好雨,至少种上的秋庄稼能够出苗了。 快黑时,地上开始出现积水。 场畔下的土路彻底变成黄泥汤,滚滚荡荡朝着川沟里流淌,最终流到东山峁土坝上。王满银很有些担心,不知道罐子村二队社员们辛苦忙乎两个多月的工程,是否能够经受住这场暴雨的洗礼。 不过眼瞅着黑,他也没办法过去查看,只能在心里默默祈祷。 趁着下雨,代销点不会有外人来,王满银打算在家烙鸡蛋煎饼。 谁知道他刚端起碗吃了两张煎饼,就听到外边雨里有急切的喊声传来,跟着自家大黄也狂叫不已。 王满银没敢耽搁,赶忙披上塑料布出门。 黑夜里一道亮光照过来,朦胧能够看到王连顺的身影。在他身旁,还站着几个人。
“连顺叔,出啥事儿了?”王满银急忙跑过来问。 结果他下场畔时速度太快,差点摔了个嘴啃泥。 等到近处,王满银才发现王延强也过来了,身上背着一个人,像是尚志民。对方一动不动,只是偶尔哼唧两声。 刘向阳撑伞给尚志民遮雨,另外一个知青谢连生则举着手电护在另一边。 “尚志民出事儿了,需要马上送到医院,这土路没办法套车,只能咱们换替背过去。” 王连顺急声解释。 看他们身上湿漉漉的样子,王满银忙道:“你们等下,我回家多拿几个塑料袋,别到时候淋雨大家生病了。” 他家开代销点,每次进货都是成袋搬食盐,因此塑料袋也不缺。 给兰花交代一句后,王满银便拿着几个塑料袋匆匆返回。而后他接替王延强,背起尚志民朝石圪节卫生院赶去。 下雨路滑,连王满银走路也心翼翼,根本不敢迈大步。 走出一段距离后,他才想起问到:“尚志民咋回事儿,突然晕倒?” “吃多了……”刘向阳尴尬开口。 “你甚?” 王满银还以为对方日怂自己,吃多能是这球样? “真吃多了……” 下雨,知青们待在窑洞里没啥事儿,便商量晚上吃什么饭。恰好白村里有人送来几斤韭菜,家里还有半罐子猪油渣,他们决定晚上包顿饺子吃。 也是尚志民嘴痒,在饺子包好下锅的时候,自己一个人能把锅里的全吃完。 几个知青听到这话,纷纷表示不相信。饺子叶是他们用手擀的,面皮比较厚,一个饺子有半两多重。 锅里下有百十个大饺子,差不过能够三个人吃饱。 双方越越僵,最后干脆决定打赌。 如果尚志民能把锅里的饺子吃完,接下来一个月不用再做饭。 吃不完的话,连替其他人做半月饭。 事情有些出乎意料,尚志民甩开腮帮子猛吃,真把大半锅饺子给吃了个净光。回到最后,饺子顶到嗓子眼了,嘴里直淌口水。 众人也是佩服至极,纷纷为之喝彩。 后来尚志民自己吃的有点撑,要靠墙歇一会儿。 其他人没有在意,继续下饺子吃。 吃饭的功夫,众人听尚志民一直哼唧,赶忙过去查看,才发现事情很不妙。这家伙嘴里流涎,眼珠子直往上翻,都不会话了。 于是众人赶忙去村里找人,又急急背着朝村外跑。 “你们真闲的……” 听完刘向阳的叙述,王满银不知道该啥好了。 不过想想又觉得正常,现在人们普遍缺吃的,所以平时打赌也多和吃食有关。前不久他还听人讲过,下山村有人能吃一口气吃二斤生姜,同伴同样表示不信。 于是双方打赌,赌注是半斤油馍。 结果对方真吃了两斤生姜,逼得同伴只能去公社饭店买油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