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二章 新花样 (第1/2页)
生产队秋粮分配方案和夏粮类似,要先将公粮任务完成一半,才可以给社员们预分部分。 然后交余粮,接着是超购粮。有的还有支援粮,贡献粮…… 这些完成以后,等生产队造了预分配方案,得到大队和公社批准,才算真正开始分粮。 不过黄土高原十年九旱,石圪节公社很多村子年年吃返销粮,很少有机会交超购粮的。 除非一些生产队长想要挣先进,将数字报大了……别,真有人这么做。 对方因此获得高度肯定,成功当选为先进生产队长,并被公社广播重点表扬。然后这让了一张奖状,一条白手巾,外加一个搪瓷茶杯,上边印有大大的“奖”字。 这事儿过后,该村社员们倒没有什么。 不过王满银听闻,从此生产队长家的自留地没收过庄稼。每当庄稼长到膝盖深时,就会被人晚上偷偷拿镰刀毁掉大半。 弄得婆姨隔三差五大骂丈夫,又给村里人不断好话。 直到对方辞去生产队长的职务,才算保住自留地的庄稼。 有几千斤稻谷打底,二队今年的秋粮任务倒很快完成一半。在大家的期盼中,第二波预分粮开始。 这次是糜子谷子,整个过程同样在赵干事的全程监督下。 王满银家分了30斤,一只手轻松提回家。 过段时间,还会分玉米、高粱、土豆……直到年终进行决算。 从过完年到现在近九个月,王满银总共挣了1700多个工分,比起其他的劳力少了差不多三分之一。 到年底,估计能拿2000个工分就算好的。 主要他中间请假次数不少,再加上下雨休息,同样没办法挣工分。 满工3600分,除了饲养员、羊倌等特殊工种外,很少有人能拿这么多。 当然村干部们是例外,他们每年额外有几百补助工分。 起来,就这1700多工分,还是王连顺照鼓结果。如果王满银没有照看稻田两个多月,到手的工分只会更少。 至于兰花,今年更是一个工分都没挣。 到年底,他们两口子肯定属于找款户。 而且兰花只能分到基本口粮。 按照“人七劳三”来计算,七成粮食大概252斤。 目前王满银家领到的粮食是预分下来,年底决算时需要交钱的,按照规定的平价食价格计算,又叫口粮款。 比如麦子一毛三分钱一斤,玉米九分钱一斤。 如果把这些粮食拿到黑市上,价格立马翻倍……所以王满银家也算薅了队里的羊毛。 按照往年的情况计算,二百多斤口粮,加上平时分到的羊rou、食用油等其他物资,大概需要补款二十多块。 对于现在的兰花而言,真没把这点钱放在眼里。初夏那阵子,他们夫妻俩单单带着大黄捉蝎子就挣了一百多块。 当然,如果她加入裁缝社当裁缝挣钱的话,就属于亦工亦农了,是需要交钱买工分的。 相应的,口粮可以分够三百六十斤。 *** 等玉米高粱入场,秋收就算告一段落,村里劳力们也变得轻松了许多。 这个时候请假,也不会有人再什么。 王满银从供销社送货回来,看着时间还早,就叫上大黄朝东山峁一路闲逛过去。 前不久,感觉打狗风波过去了,村里人纷纷把自家土狗重新接回来。 当然害怕这些家伙乱跑糟蹋庄稼,目前大都关在院里。 王满银同样如此。他将大黄从空间里放出后,便一直拴在粪堆旁,只有等黑才撒开。 今有空闲,正好带这家伙出去溜溜。 重新获得自由后,大黄很是兴奋,一个劲儿围着主人左右窜跳着。 东山峁十几亩水稻收个完毕后,崖沟里变得空旷了许多。不过为了防备有人偷鱼,刘向阳和王福长仍然在草棚里里居住。 来到稻田边,大黄便低着脑袋嗅着。 很快,就惊起一群鹌鹑。 虽然稻田被那群熊孩子挖的坑坑洼洼,但还是能找到一些残存的稻粒和虫子。因此,里边栖息的鹌鹑特别多。 不过这些家伙在北方待不了太长时间了,再过十半个月,估计就要飞往南方过冬。 加上没有游隼的配合,大黄的捕猎效果大打折扣。 接连追起三群鹌鹑后,它终于有了收获,美滋滋叼着一只猎物跑到主人跟前炫耀。 王满银摸着狗头称赞两句后,才拐道朝旁边一处山梁走去。 东山峁这一片山梁大多地势陡峭,平时很少有人会往上爬。也只有王满银这样的闲人,才会做如此无聊的事情。 他带着大黄沿道爬上顶部,将游隼从空间里放出。而后,才寻了个向阳的圪崂,半躺着晒暖。 随着气变冷,东拉河里几乎听不到青蛙的叫声了。当然在空间当然,依旧呱呱依旧,甚至比前些日子更响亮。 不过几个月时间,当初那些蝌蚪已经长成青蛙,开始在田里捉起害虫。 当然,它们现在也成了被捕食的对象。 王满银饲养的十多只野鸭子已经长到半斤重,现在已经脱离母鸡的怀抱,开始尝试着自己在空间里找食物了。 对于这些家伙,他打算暂时采用半散养模式。 为此,王满银特意又在水边编制一个巨大的柳条笼子,将十多只鸭子剪过翅膀后放入其郑 这样它们可以随时啄食水中的鱼虾,倒是省了喂食的麻烦。 高云淡,秋风呼啸。 获得自由的游隼不断在头顶盘旋着,似乎和蓝格英英的空融为一体。 王满银就这么半靠躺着,暖烘烘的太阳照着,倒是找到几分前身的懒散感觉。 远远地,听到东拉河对面山塬上传来几声信游。 “一道道山来一面面坡,拦羊的出来苦水多。羊羔羔跪地有奶吃,拦羊的有话没处……”不用看人,王满银就知道是石川村杜老汉在唱。 这老爷子的破锣嗓子很有辨识度,而且唱信游特别好。一声声里,能让人从其中听出不尽的悲凉婉转和酸楚。 听了一会儿,他就感觉眼眶有些湿润。 世上千般苦,最苦不过受苦人。 黄土高原有句话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