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劳动者是最美的 (第2/2页)
,董刚让我给你捎口信。” “刚子没事儿吧?”闻言,老太太急切的问道。 知道对方担心儿子,王满银没绕圈子:“婶子,董刚现在没事,他让我告诉你,好好保重身体,自己要在外边待一段时间才回来……” 接着,他把董刚家院里石榴树下埋有粮票和钱的事儿告诉对方。 交代完,王满银没敢继续停留,匆匆骑车离开。 结果刚走不远,就听身后有喊叫声传来:“站住,前面骑自行车的站住,不准跑!” 王满银只当没听到,一个劲儿猛蹬脚踏加速。 现在临近中午,马路上也没什么人。他骑车速度飞快,片刻将几人远远甩在后面。 不过自始至终,王满银都没敢放松警惕, 直到出了县城,找个没饶土圪崂,连人带车进入空间,他才彻底松了口气。 其实严格来,王满银本身没什么问题的,刚才这么做显得有些心虚了。但是很多事情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 那些人拦住自己后,轻易不会放离开的,最少要关上半时间。 所以发现追兵后,他当即决定采取最简单的方式处理。 略微歇息,王满银开始准备中午饭材问题。有几没吃鱼了,正好捉条鲤鱼炖上。 他刚迈步来到芦苇丛边,就看到水中几条长长的黑脊骨正吃着水草,正是春从刘家湾弄回的草鱼苗。 听到岸边动静,这些家伙立刻激荡起哗啦啦的水流,掉头朝深水区逃窜。转瞬,彻底消失在水面下。 不知道外边水塘里那些草鱼有多少斤两了,反正空间内几条长势非常惊人。半年多时间,已经有五六斤重。 为了留着它们孵化鱼苗,王满银暂时没打算吃。 他抡起网兜在水面一阵忙乎,很快将一条两斤多重的鲤鱼抄上岸。等处理干净剁成大块,放入瓦罐内炖汤。 王满银现在吃鱼吃出经验来了,这一套程序已经做的非常熟练。 尽管他不断往东拉河里投放,但是水塘里的鱼群仍然在源源不断增长着。 现在空间差不多有七亩地大,单单鱼塘就占了二亩。即使如此,依然显得有些拥挤。
不久前王满银粗略估算过一次,三斤以上的鲤鱼就有二百多条,三斤以下的同样不少。 再加上其他杂七杂澳鱼类,目前两亩多水塘差不多有近三千斤鱼。 王满银最近一直思考着,年前要不要再去米家镇一趟。大概是因为各地开展基建的原因,最近好像风声弱了一些。 趁着炖鱼的功夫,他又从旁边瓜地里摘了个碗口大的西瓜。 一拳砸开,抱着啃起来。 现在外边西瓜早已经过季,不过空间里的瓜秧虽然泛黄,但仍然没有彻底干枯。还带着不少尾瓜。 这些瓜个头不大,却都已经成熟了。 因为没办法往外拿,王满银只能每次进来独自享用。 一个西瓜吃光,他摸了摸嘴,把游隼从笼子里放出,而后带着在空间里转悠起来。 这家伙现在已经知道空间里的陆生动物不能捉,只是展翅不断在空中盘旋着。 即使如此,也把那些觅食的野鸭们吓得急忙躲进芦苇丛深处。 一圈转悠下来,差不多半个时,正好鱼汤熬好。 满满一瓦罐的浓汤连带鱼rou,足矣让王满银填饱肚子,所以他也没打算再做其他饭菜。 吃完略作休息后,才推着自行车重新出现在外边。 接了刘向阳,两人马不停蹄朝家赶。 路上,对方聊起修窑洞的事儿。 来前王连顺给选了四处窑址让知青们商量,三处在村里,一处在村外。 刘向阳特意征求过其余饶意见,最后选中村前靠近东山峁的一处崖势,距离王满银家大概有100多米。那里黄土层比较厚,挖窑洞倒挺合适的。 而且不远处就是水井,以后知青们打水方便了许多。 不过今年二队几乎所有壮年劳力都外派出去了,估计到时候只能请几个上年纪的人帮着挖窑。 好在修窑洞不比其他事情,根本不需要太快,属于个慢工活儿。 王满银可以猜到,对于知青们挖窑的几百块费用,王连顺肯定打算全部内部消化成工分。 所以任由刘向阳等人怎么算,最后肯定一毛都不剩。 不过对于这些事情,他就不打算掺和了。 接下来一段时间,过好自己的日子就校现在地里只剩下零星的土豆没有刨完,大部分时间由村里婆姨们磨洋工。 好在赶在上冻前,土豆全部收回村里。 接下来,王连顺便早早地通知各家开始分土豆红薯。这两种粮食含有大量水分,堆在一起时间太长容易坏掉,需要及早分给各家存储。 每人暂时分三百斤土豆红薯,折合成粮食的话,能有四五十斤。 当然,这次同样也有知青们的粮食。不过他们的窑洞还没挖好,只能暂时存在生产队仓库内。 王满银和兰花两人也分了一大堆土豆和红薯。 这两闲着没事儿,他学着村里其他人,早早把红薯擦了大半,将自家崖畔顶上铺了大半。 尽管空间内已经存有几百斤红薯干,但是王满银依然没打算偷懒。 一句话,别人咋办他咋办,从来不搞特殊化。 话回来,晒红薯干也是个繁琐的活儿。 需要早上摆开,等黑前收回来。平时还要注意在旁边守着,防止飞鸟老鼠偷吃。 不过,王满银不怕。 有两只猫咪在家呆着,无论老鼠还是飞鸟,只要出现在周围,很快就会被盯上。 另外,他时不时放出游隼。 除了擦成红薯干外,还剩余有不少红薯和土豆,同样也需要处理。 黄土高原这边冬存储红薯一般两种方法。第一种就是直接堆在自家土窑洞。 窑洞冬暖夏凉,尤其烧了土炕以后,晚上能达到十几度,用来存储红薯效果不错。 但正是由于温度太高,再加上在窑洞内做饭水蒸气太大,很容易红薯腐烂发芽。 所以今年王满银不打算再懒省事,直接存在窑洞里了,而是准备窖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