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8章 谨慎 (第1/2页)
向氏终于等到了全方位的快乐,好日子临头后她兴奋不已,忘乎所以行使太后垂帘听政的权利,全然忘了这只是赵佶的感恩和礼让,直到文官集团接连数次上奏皇帝行冠礼,她才清醒了不少。 她叹了一口气,危机感却越来越强烈。 赵佶今年十九岁,明年就行成人礼,她垂帘的权利,满打满算也就几个月了。 不行,抓重点,得让好日子继续。 说干就干。 向氏召回孟皇后,恢复她身份,并封为元佑皇后。宋哲宗生前封的皇后刘清菁,则由于种种原因,被她打入冷宫。 孟皇后是她婆婆高滔滔指定的皇后,将孟皇后扶起来,定然与她一条心。 后宫稳了。 向氏又下旨把苏轼、范纯仁从贬官之地召回京城。 这事引起轩然大波,旧党的标志性人物回京,明显是要旧党复辟。 但向氏的说法是回京养老,不会让他们入仕。 赵佶痛快地答应了。 抛开政治,这两人就是伟大的存在。 苏轼的诗词文章,范纯仁的道德规范,都是官员中执牛耳者,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而赵佶本身也对二人敬佩有加,只要不当官,让他们回归又有何妨。 所以,赵佶不顾反对声下旨,而这也是他顺从向氏最爽快的一次。 向氏的目标不仅仅是这些,她又另辟蹊径,把屠刀挥向武将,准备用他们的鲜血奏响取缔新法的号角。 “官家,有好些奏折弹劾章楶跋扈,没有朝廷军令,突然出兵天都山,这等事惯不得······” 向氏的目标是章楶,她暗中授意曾布等官员上书,全力弹劾章楶。 没有圣旨,没有枢密院文书,更没有征求朝廷同意,擅自出兵,事后只是报捷,并押送来俘虏,文书中没有提只言片语私自出兵的错误。 从黄袍加身的那一刻起,北宋历任皇帝,就没有完全相信过任何一个领兵大将。 所以这事对章楶个人来说,不堪设想。 擅自出兵就算是把兴庆府拿下,也算是破坏了规矩,至少拨动了赵氏心中的那根弦。 当然,宋哲宗是个例外。 向氏一直不支持打仗,她认为忍让能促进和平,战争会激发矛盾,影响她在京城的优质生活,所以她态度严厉道,“章楶杀伐太重,无端出兵挑起宋夏战事,这会影响大宋国运,官家应严肃处理章楶,否则边将人人效仿,岂不又回到百余年前······” 赵佶默不作声,他清楚向氏口中的百余年前就是五代十国,那时候就是武将的天下,只要手中有兵,就能称王称霸,天子随便被他们处决······ “太后觉得如何处置?” 深思良久,赵佶才缓缓道。 “冤家宜解不宜结,大宋拿出高姿态,西夏自当感激涕零,想那梁氏母子也是孤儿寡母,自然愿意摒弃成见,两国重休和平,刀戈入库,放马南山······” 向氏停顿片刻道,“哀家觉得,将嵬名阿埋、妹勒等人放回西夏,严惩章楶,让梁氏看到我们的诚意,和平才会持久······” 赵佶心中暗笑。 他只不过以退为进问了一句,听听向氏到底想干啥。 现在向氏的意图不言而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