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夫子_第199章 老本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99章 老本行 (第2/3页)

上午的兼职,恐怕有许多人都愿意。

    玉如心目光盯着孟海,以他对这位孟夫子的了解,很快就判断出了孟海心中所想。

    “孟夫子,恕多言,恐怕此时的瀚海学堂不是什么人都能带,尤其是这前班。前班作为瀚海学堂三个班中的翘楚,带她的人只能越来越高,不能越来越低,如果路边随便找一位夫子就能来教书,也没有这前班的必要。”

    如心的这句话,无疑浇下一盆冷水,让孟海凉彻心扉。

    就听玉如心继续道:“孟夫子现在有五品主事的官职在身,又有五品的爵位在身,还是今年科考的附件考官之一。再加上你本身就是瀚海学堂的教书父子,所以无论从哪一点来,你都要担任瀚海学堂前班的教书父子。除非你能再找来一个更加厉害的人物,比如翰林院与文华院至少是侍讲以上的人物。”

    翰林院侍讲,文华院侍讲,在大秦国官制正六品,由于他们在大秦国文化圈子里面算是中上层将近顶层的人物,再加上做到这个官职的人,大多数都是老学究,所以让这样的人讲课也更有服力。

    让他们只有六品官职在身,但是毕竟是搞文化的。

    孟海能请到这样的人来讲课吗?

    当然能。

    但是没必要。

    孟海开动自己聪明的脑袋瓜子也仔细的思索这件事,的确如玉如心所,如果从路边随便找一个人来做这教书的父子也的确不妥,毕竟谁都能干的事情放在瀚海学堂这新划分的前班,实在是极为不妥。

    想来想去,似乎也就只有他才适合当着瀚海学堂的教书夫子,毕竟他本身就是夫子出身,所以后面又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暂时去处理各种各样的事,但是他仍然顶着一个夫子的头衔。

    孟海看着玉如心,可怜兮兮地道:“那你可要早去早回啊!”

    玉如心走出了一个你放心的手势。

    玉如心离开了。

    孟海心碎了。

    在玉如心离开的同时,孟海大步前去瀚海学堂的书房。

    由于玉如心出远门的消息实在是太突然,孟海只好抓紧时间,想想明早晨该给那些学生们教些什么。

    这总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划水了。

    以前划水时他真的不知道该叫什么,而且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也的确只能划水。

    但是现在不同了。

    他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总不可能一直水下去。

    所以他就要备课了。

    铺开面前,白花花的宣纸,他开启犯起了愁。

    该教些什么呢?

    孟海一边思索着,就一边想起了自己当初启蒙时候背过的东西。

    这第一篇当属《三字经》,当初他都快把这东西给背吐了。

    只不过《三字经》里没有大量的历史典故,涉及的有周朝,有唐朝,总之各种朝代的事情。

    在这一个和前世各种朝代都没有联系的秦国,要出这样一本书,即使给再多的备注,那也要下苦功夫才行,还不一定会被当事人接受。

    只不过《三字经》里面也的确有许多教育饶内容,拿给孩去看正合适。

    孟海想着就将《三字经》的内容默写了下来,即使没有穿越过来之后的记忆加强,单凭他前世的熟悉程度,就能够将《三字经》从头到尾地默写下来。

    半个时辰之后。

    他看着面前密密麻麻的《三字经》,内容松了一口气。

    他又提了一口气,在足具学子之间开始写起了备注,这一幕又是过去了一个时辰的时间。

    《三字经》只能当做拔高内容,并不能当做日常教学内容。

    所以孟海就把自己的目光放向了自己时候的第二篇启蒙读物《千字文》。

    与《三字经》相同,他在面前铺了一大张宣纸,先将《千字文》的内容默写了出来,再加上这《千字文》当中也有大量涉及前世的一些历史典故,所以他又把关于《千字文》的历史典故给写了出来。

    这又是整整过去了一个时辰的时间,还没写完。

    孟海喝了口水,洗把脸。

    在这个过程当中,他又想起了时候的第三本启蒙读物《弟子规》。

    孟海双眼一亮。

    他仔细地回忆着《弟子规》的内容,忽然觉得《弟子规》似乎可行,可以当做每日上课教学的读。

    而且《弟子规》上的字大多都好写一些,相较于《千字文》来,《弟子规》读上去还朗朗上口。

    做咱就做。

    孟海又花了一个时辰的时间写好了《弟子规》,包括一些必要的注释。

    然后他双眼望着即将日落的穹,就有些发呆。

    如果放在前室,只需要把他所写的这些内容拿到打印店里,不需十分钟你要个几百份几千份都能给你送来。

    但是放在这个时代,要把这些东西刊印成图书……

    孟海总不可能在讲堂上光自己,没有个教材那可不校

    他在那里饶有兴趣地读着《千字文》当中的:“鸣凤在竹,白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盖此身发,四大五常,恭惟鞠养,岂敢毁伤……”

    然后就有一个流着鼻涕的孩,举手问道:“老师,驹这个字怎么写?”

    他刚刚回答这个朋友的话,后面又有个朋友举手:“老师,四大无常是什么意思?”

    他还没有来得及解释,又有一个朋友举手:“老师,你最后八个字的什么,我为什么完全没有听过?”

    所以从古至今,教学的大多数都有一个课本,或许是一本书,或许是一张纸,或用文字,或用其他标志写明自己要讲述的内容,这样也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

    有一个课本在家,课本下面的注释,即使识字不多的学生,也可以在循序渐进当中自学,从而达到老师就是个答疑解惑的工具,其他东西全靠自觉。

    然后他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划水。

    孟海想到了这里,就觉得自己无比可耻。

    孟海在写完《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