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夫子_第387章 修建运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87章 修建运河 (第1/3页)

    赵宣提出了问题。

    是朝堂之上,却没有人能够解决。

    于是熊孩子的目光看向了左丞相和右丞相。

    小坏老头率先站了出来,说道。

    “太子殿下,恕老臣无能。我大秦虽可以采取以往赈灾之策,但是却没有足够的银钱。所以以往的办法虽然可行,但是也并不可行,能做,但是也并不能做。这些条条框框正在策略,还要根据赈灾附近的百姓以及赈灾的状况……”

    萧生长篇大论一番,归根结底,他只表达了一个意思:我有办法,但是这个办法不行。

    这听得赵宣脑袋突突直跳,如果不是碍于太子的礼仪威严以及出手打人不好,赵宣早就上去冲着小坏老头的脑袋上一巴掌了。

    萧生话音最后几个字落下,沉默了不足三秒钟,随后小坏老头话锋一转。

    “老臣虽没有办法,但是老臣举荐一人,相信此人定有办法。”

    赵宣看着小坏老头一副没睡醒的模样,这个时候的熊孩子也不知道脑袋突然灵光了,还是怎么着,他出声问道。

    “你所举荐的那个人不会是孟海吧?”

    萧生连忙说道:“太子殿下英明。”

    一旁的杜鹏,这个时候也站了出来说道:“微臣觉得左丞相之言可行,户部虽然没钱,但海宣司必定有钱。只要海宣司能够拿出赈灾的银两,按照以往的赈灾政策,便可以推行下去……”

    说到底,这两位丞相的意见汇总在一起,那就是让孟海出钱,然后按照大秦以往的赈灾政策推行下去,就能够顺利地解决这次赈灾。

    主意是个好主意。

    反正动动嘴皮子又少不了左丞相和右丞相的rou,甚至也少不了他们的一文钱,相反,月底,年底拿工资的时候,他们还照拿,其中唯一牺牲的也就只有孟海。

    赵宣皱着眉头望向了孟海。

    孟海早就知道今天这件事必定会被人引到自己身上。

    毕竟他的海宣司的确是赚了不少钱,这也足以引起朝堂当中文武百官对他眼红。

    孟海皱着眉头沉思良久。

    然后他站出来说道:“殿下,为我大秦百姓出一份力本是微臣之责。海宣司是陛下下令所建,当初建立海宣司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天下百姓共享我大秦荣恩,现在我大秦百姓有呢,海宣司你为那些陷入水深火热的百姓出一份力。所以微臣觉得此法可行,待微臣回去核查账目,一定拿出一份让朝堂满意正在银两。”

    赵宣听到这话不仅没有任何兴奋之色,反而眉头越皱越深。

    还没等熊孩子再说些什么,朝堂上的其他文武百官,这个时候已经站出来了,一大批纷纷赞扬孟海的功德,甚至说孟海的功德都能够建一座长生牌位受到世人的膜拜。

    当然,这些话也只是吹捧孟海说说而已。

    孟海看着面前这些人忽然磕头下拜的模样,他的嘴角也是抽了抽。

    不过很快,孟海又恢复了正色。

    他的嘴角也是微微勾起,听着周围那赞扬之声,他的双眸微微一凝。

    赈灾的事情缺的就是钱,只要钱到位了,其他一切都好办。

    所以在商量完赈灾这件事之后,朝会仍然继续进行下去。

    孟海这个时候却站了出来:“陛下,单靠微臣一人之力,虽然可以勉强补齐赈灾所用的银两,但是若想让我大秦国库充实,单靠微臣一人还是不够的。”

    赵宣眉头皱了皱,脸上浮现出了好奇之色:“孟爱卿想说什么,但说无妨。”

    孟海站了出来,说道:“若想让我大秦国库充实,其中最重要的来源还是赋税。但是我大秦各个郡县,却有不少人瞒报赋税等情况。就拿最简单的人丁税来说,按照每家每户的人口来计算,但是却有不少谎报,瞒报的现象出现……”

    赵宣听到孟海这话,点了点头。

    这一点他是知道的。

    之前在归文郡的时候就出现过这种情况,当时发放消费券,按照每家每户的人口来分发,分发消费券的时候一家八口人,但是核查人口该缴纳赋税了,你家八口要么孩他爹昨天离世,要么孩他娘两天前因病身亡,一家八口人硬生生地缩减到了一家三口……

    赵宣眉头皱了皱:“难不成孟爱卿有办法?”

    孟海听到这话,点了点头。

    “潍城这边的确有一个不成熟的小建议。”

    孟海说着,不等熊孩子提问,他就自顾自地说了下去。

    “我们可以再来一次全国性的普查,正好我经过经历了这两年的动断,人员流动较大,也该好好地普查一番了。所以微臣建议,当地的郡县官府对于所在的百姓进行一次大规模的人口普查,如果出现瞒报,谎报的,可以由邻里之间将其揭发出来。”

    “如果有人举报邻里之间有谎报人丁的,经核查属实,那么,举报者日后五年的赋税都有谎报者来承担。如果谎报瞒报,情节严重的被人检举了出来。那么,谎报瞒报者将要承担检举者十年甚至二十年的赋税。”

    “这就类似于一支纠察队,只不过纠察队是由民间自发组成的。相信百姓为了让自己少交几年的赋税,会积极检举身旁瞒报赋税的人。”

    赵宣听着孟海这番话,连连点头。

    然后又有一个御史看不下去了,那人站出来破口大骂道:“此法定不可信,如此一来,岂不破坏我大秦邻里百姓之间的和谐稳定?如果在此期间发生了些口角,那又该当如何是好?”

    孟海瞅了一眼那个御史,笑着说道。

    “那这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大人,等我再想个办法,将我大秦的人口统计出来,那些谎报瞒报的百姓的赋税大人你自己一个人承担,不知大人觉得这条提议如何?如此一来,百姓们也能够安居乐业,邻里间也就更加融洽和谐。而大人,你只需要做点小事,为那些百姓缴齐赋税,不知大人觉得这下可好?”

    那个御史听到这句话,瞬间不言语了。

    一点也不好。

    凭什么那些百姓们的赋税,让他自己一个人承担,凭什么?

    那御史还抬着脑袋,强硬地说道:“总之,下官觉得孟大人之言定不可行。”

    孟海瞅着那御史,慢慢悠悠地开口道:“大人为何觉得这件事情不可行,难不成大人的家中就有瞒报人口的现象?看来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