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缘起缘落 (第5/6页)
见飞头鬼。
只是里面的字体受时间消磨,许多字迹皆是半清不楚的样子。 但通过上下文,宁郃倒能琢磨出缺失的字迹。 看了几页。 宁郃轻扶过去,整本书焕然一新,却唯独没恢复文字。 这些字迹可以等闲时用笔墨填上,权当一种乐趣。 只是如今天色已晚。 宁郃也未动笔,而是躺在干净的石床上休息。 十年来的修炼生涯,宁郃依旧保持着睡觉的习惯。 因为宁郃觉得修道不是急于一时,而是顺其自然最好。 一夜无梦。 等到翌日清晨。 宁郃起床后,看了看桌上的酒葫芦,再次汇聚灵气,简单布置一个五行阵法,把葫芦灵酒放于屋内正中,让新酿的灵酒发酵。 随后宁郃看到周山还未苏醒,便带着书籍离开了院落,走了十二里,于上午来到了一处林中空地。 再向外五里,就是当时看到梁河神的地方,也是两人约定的地方。 想了想。 宁郃路过几颗茶树,摘了一些茶叶,片刻烘干。 来到官道上。 捡起几根树枝,变成一张桌子,搭起一个小棚。 旁边的泥土涌起,形成一个灶台。 宁郃把剩余的树枝填进去,手指一点,空中的火灵涌进,把树枝烘干点燃。 之后,等待温水的空隙。 宁郃坐在了桌子旁,拿出杂谈,细小的树枝变为毛笔、漆黑的石子变为墨汁。 感受着略显寒意的秋风。 宁郃泡上一杯茶水,安静的读书填字。 只是随着时间过去,在中午的时候,梁河神没来,却来了六位行脚商人。 他们看到前方有处棚子,误以为是歇脚的茶摊,也是稍微拐了一下,向着宁郃的方向行来。 但等走近。 他们看到此地就一张桌子,两个板凳,再瞧宁郃身后的灶台,看书的宁郃,却有些搞不清楚情况。 因为他们无论怎么看,都觉得这位‘小小茶摊的主人’,说是像店家,但更像是一位教书先生。 可是单纯的游玩赏景,就专门垒了一个灶台,还扎了一个棚摊,这怎么想都不太现实。 继而就由领头的行商代表着众人,进了茶摊,客气的向宁郃问道:“敢问..” 他说着,指了指灶台上的水壶,“能借些茶水吗?” 宁郃看着一路辛苦的行商,示意众人随意,“诸位客气了,自行取用便可。” “多谢!” 行商们纷纷道谢,有的等待水开后去取水,有的拿小包袱一掂,直接干脆的坐在地上。 宁郃看到众人果真随意,也没有多言什么。 但气氛放松后,却有一人向着看书、写书的宁郃,闲聊般的问道:“店家是才起的摊吗?” “嗯。”宁郃听着店家的新称呼,觉得有趣,也未否认,“摊子是临时起的。” “原来这般。”询问的人哈哈一笑,看向崭新的灶台,上面还未有被烟熏的痕迹,“上个月我们经过这条官道,也没见这茶摊,原来是才起的,我说那!” 这人笑说一句,就开始轻拍赶路有些久,继而有点僵硬的小腿,没有再打扰这位店家看书。 随后,他们小声交谈中等灶台上的水开。 喝完有些清香的茶,休息了一会,就动了离开的心思。 只是他们起身以后,又看了看正在看书的店家,瞧见宁郃从头到尾没提钱字,却有些不太懂。 于是他们六人就对视一眼,按照平时路上所遇的茶摊价钱,分别从口袋里拿出钱,一共十二文,放在了桌子上, “多谢店家。” 众人话落,也没离开的意思。 实在是那茶叶挺香的,他们害怕钱给少了,所以不敢走,以免店家误会。 宁郃看到钱,又瞧了瞧还未走的行商们,便应了店家的称呼,数也没数,就把钱财收了下来。 但让众人看来,他们却觉得这位店家好似一点都不在乎钱财。 像是他们不给,甚至给上几金,这位先生都不会有任何波动。 “奇怪..” 众人走远以后,也是路上无事,聊着刚才的那位‘奇怪店家’。 “这位店家一定是哪家里的公子!”有人信誓旦旦的说,“很可能是无聊闲来做个小生意,所以不在乎钱财。” “不是。”有人否认,“我倒觉得这位公子哥和城县里的善人们一样,是做好事,才在路边摆摊,让路过的行人歇脚..” “有理有理..” 众人聊着,渐渐走远。 宁郃听着众人的讨论,看了看兜里的钱财,倒觉得茶摊的想法不错。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说不定等梁河神的时候,还能赚个去县里品尝美食的钱。 积少成多,说不定还能买个大院子。 想到这里,宁郃就把目光望向不远处的林子。 片刻间树林里一些散落的树枝凝聚,向着茶摊飘来,在空中就拟好了八张桌椅,落在了近前。 同时地面的石头汇聚,变成了两口大缸,林中的露水涌入。 再按照昨日商队的板车模样,拼上一个架子车,停靠在了摊子后侧。 还有一张竖幅,上写‘自行取用,一碗两文钱’。 这模样才像是一个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