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渡江遇到了个读书人 (第2/2页)
杨姒说宋珠生前告诉她,她们的最终目的地就是江南,到江南等一个人。 至于是谁,宋珠没告诉杨姒。 嘉年说道:“一个能让宋珠那种忠义无双的人都甘心听命行事的人,应该值得信任。” 清秋问:“如果没等到呢?” 嘉年说:“那就按先前说好的,最多等一个月,一个月后我们送她去蔚然宗,然后去找李慕雪前辈。” 清秋点头同意,丢掉果核。 姜芝杨姒下完,楼船也快到岸。 最终结果,以姜芝胜半目告终。 杨姒诚恳道:“多谢指教。” 姜芝抱拳说:“彼此彼此。” 好一个高山流水遇知音! 楼船到南德镇港口停靠,嘉年一行人下船。 一个时辰前,下过一阵雨,空气中还有丝凉意未去,几人就在路边摊吃了几碗馄饨暖暖肚子,然后租了辆马车,外加三匹马,散步一般走官道去往荃州城。 江南门阀世家割据,就算是朝廷的圣旨到了这里,也得先放一放。 嘉年发现这一路上并没有追兵,心情放松许多。 五十里路,最多一天就能到。 难得欣赏欣赏路上风景,不能荒废了自己出来闲遛的世家子人设。 官道依山而修,山下还有条河,两岸种满了白杨。 风吹叶动,树影婆娑,阳光斑驳,让人看着就感到心情平静。 嘉年、五云、姜芝骑马,清秋与杨姒坐马车。 他们转过一个路口,往前有一辆骡车翻倒在路边,旁边站着个委委屈屈抹眼泪的书童,手里拿着一本书,与一个神情有些无奈,笑着安慰他的年轻人。
“好啦,不就是驾翻了车,有什么大不了的。”年轻人浑不在意的说。 书童还是一个劲的哭道:“可车上的书都洒了,刚才还下过雨,上面的字儿都晕了。” 年轻人是个读书人。 读书人说:“你要是真担心,就别光哭,过来跟我把车扶起来,再把书搬上去,公子我力气不大,你又不是不知道。” 杨姒在马车里听到外面的说话声,问道:“外面怎么了?” 清秋说:“有个读书人的车翻沟里了。” 杨姒问:“要帮忙么?” 清秋说:“在思考。” 杨姒小心问道:“又是陷阱么?” 清秋哑然失笑说:“得是多脑残的人,才能想出这么个陷阱来?” 她抬抬下巴,说道:“思考的是嘉年。” 嘉年无奈道:“遇到意外,人的第一反应一般都是先思考下吧。” 还脑残,特意说给他听呢。 “那你思考的结果呢?”清秋问道。 嘉年下马走过去,拱手问道:“公子,需要帮忙么?” 读书人抬眼看他,拱手笑道:“不敢劳烦兄台,我二人收拾足矣。” 嘉年看了眼路边草堆里的书,草上还带着水迹。 “纸张最怕被水泡,方才又下过雨,等二位拾掇完,恐怕有些书就要不足了。” 书童立马抹干眼泪,可怜巴巴的看着嘉年他们。 读书人作揖道:“有劳公子了。” 嘉年说:“不必谢我,谢我家小姐们吧。” 车帘撩起,露出两张宜喜宜嗔的脸儿来,两双目光落在读书人脸上。 读书人连忙整理过衣冠,朝车厢正色作揖。 “多谢二位姑娘。” 嘉年和读书人一起把骡车搬回官道上,五云与姜芝则帮他们拾起那些倒出来的书籍。 五云捡起一本书,抖了抖上面的水,瞥了眼封面,对刚擦完眼泪的书童安慰道:“放心,是盗版,值不了几个钱。” 书童哭的更伤心了。 这几本书可是他家公子花大价钱,跟那书贩侃了半天大山才打折买下来的。 怎的买卖人都如此黑心,亏他们还是兜售圣人学问。 读书人乐观道:“只要书上的学问不是盗版就好,其他都是次要。” 五云点头:“在理。” 有嘉年三人帮忙,散落的书籍很快被收拾好。 嘉年正要跟读书人告辞。 读书人忙问道:“几位可是要去荃州?在下的家就在荃州,此次回来正是省亲,若不嫌弃,在下想请诸位到家中做客,以表谢意。” 嘉年到车厢跟前,做出一副与里面人商量的样子。 清秋问道:“怎么说?” 嘉年白眼道:“还能怎么说,当然不可能去。” “我想也是,那你就这么回答他吧。” 清秋放下车帘。 嘉年回复读书人,道:“顺路可以,到府上就不必。” 读书人失望不已,随即又振奋起精神,笑道:“那就一路多有打扰了,在下苏阳。” 嘉年拱拱手说:“客气,在下嘉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