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四章 招贤榜 (第1/2页)
陈元回到守备使衙门,坐下来拿出纸笔在写招收流民进登州的章程,写了一半,卫兵来报,蓬莱县主薄梁赞来访。陈元刚从蓬莱县衙回来,这才多大一会儿,这个梁主薄就又来了,有意思,陈元赶紧让卫兵请进来,他把写了一半的章程收了起来。 梁赞和陈元很熟悉了,彼此都没客套,他知道陈元不在乎那些虚礼,因此坐下后开门见山的说道:“陈大人,刚才在县衙你上了黄知县的当了,其实你不给黄金他也会把那些罪囚给你的。”“我知道,我是故意卖了个人情给他,相比那些黄金,我更需要在流民的安置上得到黄知县的帮助。”“哦?陈大人,你就那么肯定你能招来外地的流民?”“当然,没有把握我怎么敢向吴刺史要这么多的撂荒地。”“既然大人有把握那赞就不多言了。” “梁兄,我知道我的要求可能强人所难,但我是真希望你能来守备使衙门帮我,我现在手下真的缺人,缺各种各样的人。”陈元诚恳的说道。梁赞很为难,他看得出来,这个陈大人虽然年轻,但是有方法,有手腕,有朝气,想干一番事业,他也相信陈大人能干一番事业,和这样的人一起干可能会比他现在在县衙有前途的多。可另一方面他现在是县主薄,八品正,是名副其实的官,这是他奋斗了十余年的成果,他要是到了陈元这里,只能做守备使衙门的幕僚,那是吏,不用说别人,就是他岳父那一关就不好过。 “赞多谢大人的厚爱,可能陈大人不了解赞的过去,赞年轻时只是个穷酸秀才,家里只有六亩地,父母在我十六岁时相继而亡,多亏我后来的岳父帮我埋葬了双亲,又资助我求学,才使我在二十四岁时做了官。我如果弃官从吏,我怕岳父他老人家想不通啊。”“至于大人缺人的事,这个好办,大人可以写个招贤榜,就像大人征兵一样,只要待遇好,有奔头,我相信会有很多有才之士来应征的。” “好吧,我也知道让梁大人为难了,我是实在觉得和梁大人投脾气,才再三想让梁大人过来,没关系,以后还有的是机会。梁大人说的这个招贤榜很好,看来我得好好想想都招哪些人才,到时候还请梁大人帮我参详一二。”“这个没问题,大人到时候把草稿给我看看就行。” 陈元觉得梁赞的建议很好,他连夜起草了招贤榜,第二天一早就让郝东给梁赞送了过去。晚上梁赞家都没回,直接上陈元这里和他讨论起招贤榜的内容,经过两人反复的商讨,终于定下章程。陈元准备明天去刺史吴大人那里报备一下就可以张贴榜招贤了。 第二天上午陈元带着周少勇去了刺史衙门,门子说吴大人病了在家休息呢。陈元犯难了,按理上司病了,他不该再去谈工作,但是他实在缺人手,招贤的事情不能再耽搁了,因此他和周少勇买了些新鲜水果和山参补品就去了刺史大人的府邸。 吴刺史病了,不严重,就是风寒,虽然吴敏吴大人四十多了,但是由于平常经常练武锤打身体,吴大人自己觉得自己的身体还很强壮。现在是八月初了,秋老虎在白天还是很热的,可是晚上就凉了,再者这几天他心情好,(能不好么,马上州兵就要将近三千人了,还不用他cao心一分钱)就贪杯多喝了点儿,一没注意就着了风寒。 吴大人正在床上歪着看闲书,管家来报说守备使大人来看望他的病情了。吴敏这个腻歪啊,你说你有事就说有事,还看望病情,老夫有那么严重么?“请陈大人到书房喝茶,我换件衣服就去。”吴敏吩咐了一句就起身换衣去书房了。 陈元和周少勇把礼品交给管家,坐在书房里不咸不淡的喝着茶,不一会,刺史吴大人穿着常服走了进来,二人行礼过后陈元看了看吴刺史的脸色,还行,有点潮红,估计就是风寒。“听闻大人有恙,元和周军需特来看望大人,略备薄礼,不成敬意,望大人笑纳,”“陈大人有心了,不知陈大人最近公事顺遂否?”“回大人,诸事太多,卑职忙的脚打后脑勺,怎奈人手不足,还望大人体恤。” “人手不足?我不是已经同意你的征兵方案了吗?我听说兵已经征的差不多了吧?”“大人,卑职说的不是武夫,是文吏,我这军中没有几个识字的,周军虚连个记账的帐房都没有!” “哦,这事怪我,以前州兵们的粮垧都是刺史衙门发放的,用的自然都是刺史衙门的文吏,你那里确实缺几个文吏,缺几个你招就是了,这种小事就不用汇报了。”“大人,卑职缺的不仅是管军虚的,还缺懂屯田的农士,还缺救护伤兵的医士,还缺制铠甲兵器的匠人,还缺教书的先生。” 吴敏听着陈元在那里缺这缺那头都快炸了,你一个守备使怎么需要那么多人,其他的人也就罢了,怎么还缺教书先生?你那里是士兵还是学子?“既然你觉得缺这么多人,本官就一句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