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与修士汇合 (第2/2页)
,但连续两天两夜的行军,还是极大地消耗了他们的能量与精力。 就连苦修几十载的伦纳德教长,也有些力不从心;而这些精疲力竭的武装修士们,原本打算是在拂晓之前,由向导带领着他们赶到城镇与新的合作队伍汇合。 作为向导的中士先生,也是出于好心:提议他们前往不远处的一座村落,去村里面暂时歇息一下,找村民们讨点水喝;教长也发声赞同了这一想法。 精疲力竭的队伍先是在原地小憩了两分钟,随即在向导与地图的指引下,浩浩荡荡地朝着村庄进发。而那时,佣兵们乘坐的火车才刚刚进站。 等整个队伍沿着地图行进到一半的时候,他们却意外地碰到了几个衣着朴素的年轻猎户: “那几个背着包裹的猎户,自称是刚从城里赶集回来;见我们的队伍庞大,就过来问我们是做什么的。我们当时已经很累了,没有多想就请他们帮忙。” 在告知了修士会的来意后,那几个人类猎户顿时局促了起来:十分虔诚地朝着他们弯腰行礼,显得是十分激动。 当时教长还以为是碰到了几个虔诚的信徒,于是连忙请求他们帮忙:在村里找一处歇息落脚之地,能不去打扰那些熟睡的村民最好。 面对这个奇特的要求,虽然几个猎户的脸上露出了几丝为难,但还是拍着胸脯一口答应了下来。修士们也就没有多想,直接带队跟在了他们身后。 没过几分钟,猎户们便带着他们来到离村庄不远的狩猎小屋里,请他们在这座狭窄的小屋里屈尊歇息。而他们自己则提着几个水桶,说是回村里帮他们打水喝。 放松了警惕的修士们也就由着他们去了,自行散布在小房子的内外平地休息,口中还在赞叹着这些热情好客的村民。 只不过他们没想到,他们没有等到甘甜的凉水,反倒是一支支疾驰的利箭。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已经陷入了敌人的包围时,时间就已经晚了。” 作为伤势最为严重、被教长用神术四次从生死线拉回来的战士,阿列克谢耶夫终于还是忍不住开口,补充着教长疏漏的细节。
“对面的魔族显然是早有预谋,仅仅是第一轮射击,就有四名兄弟当场牺牲;我们的神术甚至都来不及救治。” 只见他垂头丧气地蹲在地上,突然用力地朝着地面打了一拳:“而为了保护主教大人和向导先生突围求援,我们又牺牲了整整二十二名兄弟!” “但现在仔细一想,对方肯定是故意想把我们引到矮山上,好悄无声息地杀死我们。不然他们肯定会用枪械,而不是用这些附魔箭矢!” 另一名驾车收敛尸体归来的修士也插了一嘴,随即从车斗上的箭矢堆里,抽出了一只沾满了血污的断箭交到了萨塔的手里,请这位法师帮忙分析一下。 萨塔满腹狐疑地接过这只箭矢,戴上自己的附魔夹鼻镜仔细观察了起来:这支弩箭的造型相当平凡,只是在箭头上附着了一个效果微弱的尸毒术而已。 如果不是当场射中要害,这种程度的毒素,也很难在一天之内杀死一名成年男性。而能够施展法术,或是祈求下神术的群体就更不可能被杀死了。 更何况魔族要攻击的对象,可是一群武装修士:只要他们完成了神圣试炼的考核,在神明的注视下确立了自己的圣誓契约,便立即能成为一名受祝福的圣武士。 如果真想要靠暗杀将他们一击毙命的话:萨塔肯定会选择在箭头上,附魔专门针对神官们的腐化诅咒,而不是这种玩笑似的小小腐毒。 将所有人转移至山脚下后,萨塔又重新启用了魔力视界,继续仔细观察着箭头上的残余魔力,果然发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细节: “这位修士兄弟的说法很有可能,这箭头上的法术是临时附魔出的,不是我们法师专门定做的永续箭矢。” 随手将箭矢交还给了那位修士,萨塔立即提笔将这重要证据记录在案:“虽然搞不清他们为何如此,但可以肯定,袭击你们的队伍里至少有一名施法者。” 在萨塔的合理分析下,修士们顿时觉得自己的思路霍然开朗了起来,纷纷跟着旁听分析的援军们点起头来,七嘴八舌地回忆着自己在战斗中所观察到的疑点。 而大家都没有注意到的是,端坐在椅子上休息的伦纳德主教,居然也跟着微微点了下头,但随即又悄然叹息着:‘年轻人还是太保守了……’ 随着热烈的讨论声告一段落:萨塔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也记满了足足五页的情报;而那些驾车出发的修士们,也终于收敛回了最后一批英魂的尸骸。 在场众人的情绪,不自觉地沉痛了起来;而那些本该如铁打一般的坚毅修士们,眼中却也噙满了热泪;泣不成声地诵念着变了调的经文,送别这些一路同甘共苦、却还是倒在了终点之前的袍泽们。 年迈的主教也不顾他人的劝说,浑身颤抖地走向车斗,柔声祈求下金色的神术光芒,为这些长眠不起的年轻战士,细密地抚平着身体上的每一寸伤口。 伴随着最后一道金光的消逝,执意要为他的‘孩子’保住最后体面的伦纳德主教,此时再无半点修行者的淡然。 而是如同一位茕茕孑立的孤寡老人,一言不发地望着高悬于天空之上的日轮;也不知过了多久,他方才转过头,对着正在托举伤员上车的萨塔问了一句: “劳烦小先生看一下时间,现在是几时几分了?” “现在是上午的六时零七分,怎么了吗宗师阁下?” 悄然合上了手中,永远停留在了三时十七分的残破怀表;背着双手的伦纳德主教微微摇了摇头,神情淡然地回应着: “没什么。就是感觉今天的日出,实在是太慢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