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3.宗座的新乡游记(下) (第1/2页)
丰饶历1713年4月7日上午的5时13分整,对于整座年轻的城市来说,注定算得上是值得纪念的时刻。 今天的新乡城里肃静了不少,就像是突兀来到了晚秋的雨季那般:阴郁不散的云朵高悬半空,将那来自星界的温暖光线尽数遮挡;像个贪婪无比的老地主,都不肯从指缝里为人间施舍下半点光亮来。 今日之天幕是如此晦暗,头顶大桶帽的点灯工人们也不得不在利哨的催促下,钻出单薄但温暖的被窝;提起那些粗糙的引火组合杆和木梯,哈欠连天地走上街头,将那一盏盏‘煤气砖头’点燃开来。 而那些平日里早早就聚集在煤气灯下、总是沿着商业街一字排开的行商菜贩们,今天依然是统统不见了踪影。除了那些上门收泄物的‘回收员’们的手铃声外,整条大街静得可怕。 不过这么几天的时间里,平时总爱偷懒和商贩们聊天的点灯工们都已经习惯了,毕竟这也没有办法的事情:谁让这是男爵阁下的城,而男爵大人最近可是要好好招待从那些皇都来的达官显贵的。 就连他们这些燃油公司的员工,都得按照新规定的特殊时期时间表,准时准点地点燃或关闭煤气灯。别说是卖菜的乡民不允许随地摆摊了,被巡逻的卫兵们抓到了可是要挨顿鞭子的。 甚至在城市卫兵们那极其严苛的鞭打和罚款措施下,困扰了整座城市近百年之久的随地便溺问题,竟如神迹降临般得到了迅速根治。 至于那些口口声声喊着:‘我们的父辈在街角随意大便,我们也要在街角大便,我们的孩子辈也要继续在街角大便!’口号的市民们,则是在挨了两顿鞭子,以及被收缴了八德林的罚款后,立刻带领着全家族改变了那沿袭百年的随地便溺的习惯。 城里有些头脑灵活的人更是飞快搭上了关系,组织起了一批又一批的‘回收专员’,贴心地上门解决家庭主妇们的烦恼。只不过是需要支付一些小小的代价,且不是免费的。 否则一家人就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房子,被每天增殖的人体秽物给一点点填满,逐渐淹没自己的身体;而在禁止向窗外倾倒污秽物后,完全束手无策的主妇们也只能忍痛给爱,在家庭开支里记上一笔‘回收费’。 毕竟卫队的严格要求,是按照绝不允许随地便溺的酒坊街那样,作为城市门面般的高标准来执行的。 要是被他们抓到一次,那可就是足足五个金图卡的罚款!一个成年壮劳力一天的面包钱也才只消花上四个苏,这样的高额罚款一般家庭哪里承担得起? 虽然不能随地解决自己的生理需求很麻烦。但是平心而论,他们这些早出晚归的电灯工们还是很欢迎这项举措的:至少清晨熄灯和傍晚点灯时,他们可以不用再担心自己的脑袋会被冷不丁泼上一泡污来。 而对于那些习惯了洁净的上流人士和外乡客人来说,他们也是非常赞赏赤塔男爵的决心与魄力的;至于因此而激起与市民的非议与矛盾,他们就不大会去关注了。 凝望着这几名工人熄灭了最后一盏街灯后,站在不远处的同学二人方才抬起脚来,继续朝着街道深处走去。 “这新乡城,我也有三十多年没来过了,这变化倒是不小。”抬手指着街道两旁的煤气街灯,朱达无比欣慰地点了两下头:“连这几年时新的煤气灯都装上,这样看来倒是安陆教区显得老土了。” 不同于记忆当中的旧日小城:如今的新乡城对于如今已是七旬老人的朱达来说,可以说是完全变了个模样。 曾经在两旁遍布污水与秽物的街道,如今也变得像降临地广场那般整洁干净;虽然不能像女神降临之地那般,将其踏足之土石尽数化作金银;但也是紧密地铺上了路石,有了几分现代城市的模样,而不是旧日里逼仄狭窄的碉堡。 街道的两侧也矗立着大大小小的电线杆,将一根根火红的线束吊在了半空,为这座城市扎上了些铜质丝带来,增添了些许专属于新时代的鲜活气息。 对于一直紧跟着时代发展的朱达而言,哪怕这些电线布置的再怎么杂乱且无美感,也要比一成不变的安陆宫充满生机之美。 再怎么优美繁复的马赛克花窗,哪怕这是千年前就存在着的古老宝石,可也只是个观摩物罢了。不能像着粗陋的新事物那般,将一些至关重要、事关生死的信息,通过一根小小的线束传递到自己手上来。 这要是换做百年之前,跟着那位带着绝密情报的英勇信使一同过来的,恐怕就是那些贼子恶徒的钢刀了。自己那还能有着逃命的机会? 故此一看到占据了街角三分之二面积的电报局,以及周围那如蛛网般错综复杂的电线网络;面容微倦的朱达顿时打起了精神,伸手用力指着那间大门虚掩的电报局,兴奋地像个孩子: “看那,电报局都已经办起来。看来安陆这老地方不变是不行了,什么都是旧的怎么行,再下去可就要烂出腐朽臭气来了。” 克莱芒也跟着点头赞同着,神情不免多了几分骄傲;看来这些产物和这么老主教,有着些脱不开的联系:“小赤塔比起他父亲劳格那文盲要聪明太多了,见过了世面,就知道要舍得花小钱去解决大事情。” 说着他又抬起手来,遥指着身前那道干净无异味的街道说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