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15章 王侯 (第2/2页)
,当年追随阙宣时具是一言不合,血溅三尺的游侠作派,现在又喝了酒,重温了故情,更是不得了。 场面微微一静,就听所有人大声喊道,“反他娘的!” 幸好今日聚会,阙宣专门选了一个无人的处所,不然必给被人给听了去,引来了有心人的注意。 阙宣知道火候已经到了,不在迟疑,挥手制止了喧嚣的场面,大声叫好,“好!如此,当歃血为盟!” 回身进房,拎出一只活鸡来,一把掼在酒案上,又抽出一把尖刀,插在桌上,目光咄咄逼向众人。 “我也不想为难各位兄弟,我们说是起事,其实就是造反的勾当,弄不好就是身死族灭的下场!不愿的,直接出门,愿意跟我干的,就兑着鲜血喝一口烈酒,从此生死与共!” 一名屠夫出身的大汉最是性急,抽出尖刀,就割了鸡脖子一道,顿时血流如注! 大汉用酒碗接了几滴,又在自己手上割了一刀,滴血入酒,阙宣上前,也放了血。 大汉一饮而尽,虎视一圈,慷慨激昂,“以前若不是大兄关照,我等哪有命在?那日顾念这家眷没有跟随大兄北上,心中后悔莫及,老牛我岂会一错再错!” “我等岂会一错再错!”诸位兄弟被他一激,纷纷表态,上前歃血为盟。 “大兄,既已歃血,接下来,您打算怎么办?” 喝了血酒,就是真兄弟,当即就有一人毫不避的问道。 阙宣摸了摸翘起下巴上的短须,思忖了片刻,“如今徐州民心思定,想要鼓动民众造反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从大族身上想办法,阙家就是我等起事燃起的第一把火,这把火就由我亲自点燃!” “当然了,想要成功,光有我们是不够的,必须获得强有力的盟友!但这出使各方势力,寻求盟友的使者恐怕会遇到不少的风险,不知哪位兄弟愿意替阙某去走一趟!” “小弟愿去!” “还请大兄给老牛一个将功赎过的机会……” …… 虽然离着秋收还有不小的一段时间,但是春天种下的中稻到了夏天就能收获,因此淮北一地的水田里一片郁郁葱葱。 远远一观,可以看到三三两两的农家佃户,光着膀子在里面耕作,再远处就是不高不矮的伏蛟山。 伏蛟山下,有着一条官道,来往上车马行人却不多,农夫耕作完休息时,就会闲聊几句,往往会说到徐县的大族,郡望阙家。 这时,一辆牛车从远处缓缓行来,只见里面坐着一个长衣高冠中年人,态度安详,面容清癯,手中拿着拂尘,自有一股高人的风范,而他的左右则跟着两个侍从,都带着剑。 此人的打扮像是游历四方的方士,看排场又有些不像,像极了太平教中传教受戒的道士。 这种酷似黄巾贼道的打扮,放到今日当然引人注目,但因为一行人气派非常,路上的行人没有人敢于轻视。这里面有个年轻人,反而抬起头来,仔细的看了又看。 车上的白籍就心里一喜,在这里果真遇到了阙家的子弟。 自己今天要说的话,只怕普通农夫听不懂,而自己要做的事情也主要是做给阙家看,故而寻到阙家子弟的踪迹,他立刻现身于此。 只见白籍徐步下来,高齿木屐,大袖飘飘,抬首仰望着不远处的伏蛟山,视众人无物。 此时阳光自枝叶间洒落在道上,斑斑点点,万众瞩目中,就他在官道上禹禹而行,屐声清脆,自有一种世外高人的风范。 突有一个持剑侍者上前,躬身问道,“师尊,您说此山气势磅礴,望着有贵气氤氲而生,令人震撼!但依照弟子观之,只是寻常小山罢了,最多有些白气弥漫,何来贵气之说?弟子无知,还请还请师尊明示!” 这些农夫听的半懂不懂,虽然汉代风水谶讳之术盛行,但也不是说给寻常小民听的,只有阙家的年轻人心里一动。 只见白籍蓦顿住脚,笑了笑道,“要是人人能见,哪还有珍贵可言?山不在高,有灵则胜,这白气虽是普通山气都有,不足为奇,当藏在白气中的东西才是伏蛟山与众不同的地方!” 正说着,突又有一人喊道,“师尊,你说的是这个?” 顺着手指望去,却见一处山腰上丝丝青烟上升,笔直而上,飘飘袅袅,散于白雾。 白籍顿时大惊,两名弟子就问,“师尊何以大惊?” 白籍就感慨良久,叹道,“吾本以为山中所有的是出将入相的贵人之气,没想到竟然是青色的王侯之气,此非非常人家能有。” 接着又感慨道,“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徐州将乱矣!” 说完就驱赶牛车远去,只留下了阙家年轻人在那里脸色大变! 因为阙家的祖坟就安置在伏蛟山上,看青烟冒起的方向正是阙祖坟的方向。今日之事若是传了出去,阙家将如何安身? 恐怕要不了几日,阙家有王侯之命的谣言就会传遍下邳了吧?再加上“长安乱,天子缺”的谶语,恐怕阙家就有难了! 要知道‘阙’可是通‘缺’啊?阙家的年轻人顿时脸色难看了起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