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88章 考验 (第1/3页)
满唐华彩正文卷第88章考验转眼到了三月,长安城天气转暖。 四更天,薛白推了推还在酣睡的杜甫。 “子美兄,今日春闱,你该去应试了。” 杜甫翻了个身,喃喃道:“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昨夜入睡前大家聊到待春闱放榜了得作首述志诗,他竟是在睡梦中已酝酿出了几句。 元结醒得早,还在整理着衣冠。 这是个气质卓绝的年轻人,才华出众,品格坚毅。他还交游广阔,到长安以后每天都要出去见朋友。 他向薛白笑道:“对这场春闱,我看你比子美兄还要认真。” “科举入仕是大事。” 过了一会,杜甫才醒了,也不换衣服,直接就要随元结出门。 杜五郎连忙递过一套新的文房四宝,道:“这是我与薛白赠杜公的礼物,愿杜公文场大捷、金榜题名。” “哈哈。”杜甫洒脱收下,揽过杜五郎的肩,笑道:“到时请你喝酒,喝好酒。” “诶,好。” 四人出了号舍,离开太学馆。 今日不必再等待晨鼓,金吾卫和街坊使提前把务本坊的坊门打开,长街上到处都是举子,正是“麻衣如雪,纷然满于九衢”。 晨曦微露,仿佛给远处的皇城披上了一件轻纱。 举子们很明显地分为两种,一种是粗布麻衣、风尘仆仆;一种是锦锈衣冠、轻裘肥马,此时此刻难得地汇聚在一起,在皇城的安上门前等候。 三四千人汇聚一堂,热闹无比。 春闱并不只有进士科,还有明经、律、算各科,这些都是常科,即常例每年都有。 天宝六载与往年不同,多了一个制科。乃是圣人心血来潮,下诏征天下士人有一艺者,皆可到京师就选,为“风雅古调科”。 这次春闱,寒门布衣非常之多,参加风雅古调科的举子们不需要通过州县的贡试。 薛白几次路过那些成群结伴的布衣举子,都隐隐听到了一些相似的话。 “我必以诗文谏圣人,斥jianian臣之恶!” “今科我不求登第,只求让圣人知晓,因韦坚案牵连,黄河沿岸死了多少漕吏、船夫!” “……” 薛白吸了吸鼻子,在这个春寒料峭的天气里嗅到了躁动的气息。 气氛不对。 开春以来,天下举子们汇到长安,在日复一日的文会中抨击时政,有种愤怒一直都在蔓延。 像是一个个小火苗在今日汇聚起来,隐隐地有些燎原之势。 “次山兄。” “嗯?” “伱也听到了?” “莫要声张。”元结拉着薛白避到街边,低声道:“各地举子有怨气。” “书生意气,做不成事的。” “我明白,这些日子我们一直在安抚他们。”元结道:“今日之前,你没听到风声吧?” 薛白点点头,心里对元结的评价又高了一层。 这是结为朋党的好人选。 “走吧。” 两人跟上同伴。 正听得前方几个锦袍举子在议论着什么。 “听说了吗?今科取消了殿试,省试之后,圣人不会亲试,仍委尚书省及左右丞诸司,委御史中丞更加对试。” “不可能,大唐开国以来,圣人不亲临制举考试,还从未有过!” “我阿爷与我说的,不可能有假。” “御史中丞?王鉷?” “对,最后一场,由王中丞审查。” 像是石头投入水中激起涟漪一般,关于圣人不临殿试的消息,并不止这一处在说。 其中还有人听到了薛白的名字。 “虢国夫人之面首薛白,献骨牌于圣人,使圣人沉迷嬉戏,无心国政,连科举取才这等大事也不理会了。” “裙带祸国!” 杜五郎听得愣愣的,拉过薛白,安慰道:“你莫听他们的,斗鸡比骨牌好玩多了。他们怎不说圣人是为了神鸡童才不来的。” 不远处,有个披着轻裘的生徒想必也是听到了议论,哈哈大笑,高声喊道:“我早便说了,骨牌最是好玩!” 前方那几个锦袍举子转头看向这人,议论起来。 “那蠢货是谁?” “杨护,二王三恪的旁支,捡了个弘农郡公一系的大便宜。” “嘘,他堂弟杨齐宣是右相的十一女婿……” 忽然,皇城鼓响。 “卯时已到!” “依准例,安上门放开!” 厚重的安上门缓缓而开。 薛白向杜甫、元结拱手,道:“预祝两位兄长蟾宫折桂。” “来日一块到雁塔题名,痛饮一番。” 杜甫、元结爽朗应了,理了理衣袍,随着举子的洪流,走向皇城。 ~~ 今日国子监无课,杜五郎急着去丰味楼,薛白则打算回家。 挥手道了别,薛白才转身,只见郑虔正负手站在不远处。 “老师。” 郑虔正以忧虑的目光眺望着皇城内的屋檐,闻言回过头来,见是薛白,颔首道:“既遇到了,一块饮杯茶吧。” 国子监静谧无人,两人回到太学馆坐下。 “今科春闱,卧虎藏龙啊。嵩山书院有个举子名为刘长卿,字文房,五言写得极好,向老夫投行卷,还以你的诗用典‘惆怅王孙草,青青又一年’。” 郑虔一边摆弄着茶具,一边随口说着。 “还有一位皇甫冉,字茂政。聪颖好学,十岁能文,乃张曲江公的学生。进京路上耽误了,否则老夫当为你引见,不急,春闱后也就见到了。” 薛白默默听着,心知大唐真是不缺人才,这些都是能结为朋党的最好人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