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君恩君威 (第3/3页)
那边,明显看出有情绪上的变化。
而如今,皇帝在连续射箭,这又能看出皇帝的臂力到底有多强,顺带着也能看看皇帝射箭的技艺有多高。 第二天一早,已经选拔出来的军队,便和两营骑兵营一起在校场上集结,共计步军四千,骑军七千。 打仗是武将的事情,治理地方就还是需要文官的。出征之前,他便特意强调了这事。 有些事情,没有后悔药可吃的! 随着五匹战马用力蹿出,姜的求饶声戛然而止。 “罪将再也不敢了,求陛下让罪将战死沙场!” 戚继光的《纪效新书》中都记载有弓箭练法,他看了之后又得唐三指点,基本上射箭是不用眼睛去瞄三点一线的。用比较玄的说法,就是用心来瞄,基本上就能射中目标。 既然出来领兵打仗了,就没坐镇后方的可能。大同都觉得远,还想让他去阳和! 宁武关之战,是自己领军御驾亲征的第一战,一定要打出威名,如此才能震慑天下,才更容易收拾旧山河! 于是,他便开口,打断了底下臣子的劝谏,严肃地说道:“周卿之策,乃是军队轮换,示敌以弱,诱使贼军不计伤亡攻打宁武关,从而达到消耗贼军兵力和物资的目的。但是,大同离宁武关有三百六十里左右,骑军全力驰援都要一日夜的时间,朕以为,太远了。” 听到他说话,底下文武官员便都不说话,听他在说。 “罪将错了,罪将愿将功赎罪,替陛下杀敌!” 校场上,响着姜最后的喊声,但是,崇祯皇帝并没有理睬,只是冷眼看着姜被套到绳套上,在那绝望地大喊。 卫景瑗听了,不敢怠慢,哪怕他知道重新丈量土地是个费时费力的活计,也是一口应下道:“陛下放心,后方交给微臣便是!” 说起来也是,自己对弓箭兵器这些好像确实有天赋。 文武官员,送到城外,看着一身盔甲的崇祯皇帝骑马消失在远处,自始至终,没有任何人说话。 崇祯皇帝是有点担心,怕等到宁武关那边的消息传回来再派援军会有意外,因此就第一时间把朱三乐给派出去了。 随后,他才仔细地重新看了起来。 崇祯皇帝当即吩咐,召见城中主要的文官武将议事。因为周遇吉在战报中,还提出了他的对敌之策。 还有武器方面,他挑选了长枪作为杀敌武器。 很显然,他之前可能就没怎么重视那些大头兵的家小。但是如今,他上心了。 既然假托了太祖皇帝梦中指点,他用朱元璋的这身行头打仗,对于大明朝的将士们来说,就可以无时无刻提醒他们,他们的皇帝有太祖皇帝的传承,肯定能带他们赢得最后的胜利,平定天下的。 代王府,如今已是皇帝在大同的行宫,议事大殿内,崇祯皇帝看着底下的文官武将,看着他们看完了周遇吉的战报之后便问道:“卿等对周卿之策,有何说法?” 崇祯皇帝的计划,要是有可能的话,把晋地先平定了,然后以晋地为根基征兵出粮,再征讨其他省份,征讨一个省份,就平定一个省份。 公布时机和背景的不同,产生的效果截然不同! 弓箭的优势,就在于可以连续射箭,但是很费臂力。 雁门关已经落到李自成手中,不过他要不留后患,因此屯兵宁武关,要拔掉周遇吉这颗钉子。一如周遇吉所奏,如果李自成长时间攻不下宁武关的话,就有可能会派偏师出雁门关攻击大同。 金振孙听了,自然是开心,连忙谢恩。 大军肃然,凸显消杀之气! 不过崇祯皇帝所用枪头是三菱枪头,其他就和朱元璋所用完全一样,有空时候,他就在王府内练习枪技。 只见崇祯皇帝真的一口气射完了一壶箭,只是手臂略微有点酸,不用等手下报靶,他便摇头说道:“还是有三支箭脱靶了,有点差啊!” 随着战报的公布,校场这边,首先响起了欢呼声,慢慢地传开,整个大同都明显有了轻松的气氛。 这会儿,他练得兴起,便吩咐手下道:“且看朕射一壶箭看看!” 一听宁武关没事,崇祯皇帝一直提着的心便放下了,他亲自过去,接过了周遇吉的战报看了起来。 听到他的话,这些文官不由得都沉默了。很显然,他们不擅长兵事,一时之间给不出好的建议。 边上的方正化等人见他如此,便知道是好事,一个个也都是开心的。 卫景瑗一听,自然是恭送代王离开,然后,他看向其他官员,同样严肃了表情说道:“立刻回衙商议下,看看如何丈量土地,本官可把话说明在先,如有弄虚作假的,决不轻饶!” “遵命!” 感谢随便X,polyrumors的1500起点币打赏,感谢书友20190725145753896,侠煮雨功的打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