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给皇帝牵马 (第3/3页)
是又点名道:“马科何在?”
百姓们还是没走,都注视目送皇帝。 毕竟,大军围城,那可是要付出非常大代价的! 除非是和朝廷有深仇大恨的,要不然,能入京营,在御前效力,那就是最好的出路。该怎么选,都不需要别人教的。 崇祯皇帝一见,便开口说道:“刘兰玉!” 此时所有人,都是带着兴奋之意,听着保定总督给皇帝禀告保定的战况。 皇上,那位骑在马上,英武不凡的,便是当今皇上啊! 邵宗元恭敬回应道:“陛下万金之躯,尤被雨淋,臣等上下,岂有先避雨之理!” 目前的兰陵营中,除了刘兰玉自己和几个女伴是武将之外,招募到的兵员都是救护之用的女兵。一路行军,也已经把基础护理的活学得七七八八了。当然了,这其中就有崇祯皇帝的一些指点。如今,正好有了用武之地。 谁知,崇祯皇帝听到这话之后,却是脸色严肃了起来,对他说道:“此次只是击败了李贼大军的偏师而已,还有李贼主力未灭,朕还要领兵再征,保定这边,也要你们继续坚守,有什么困难,且先说来!” “末将遵旨!”周遇吉听了,立刻严肃了起来,当即抱拳领旨,大声回道。 崇祯皇帝见此,便和蔼地说道:“众卿平身!” 只听崇祯皇帝吩咐道:“卿领兰陵营的将士,协助保定城救助下受伤的将士。” “末将在!”马科一听,不知何事,不敢怠慢,连忙出列回道。 “末将在!”京营六大总兵之一的刘九卿听到皇帝点他的名,当即出列回应道。 崇祯皇帝看着他,下旨道:“你领所部四千步军驻守保定,听邵卿调度。” 在他身后骑马跟随的女将刘兰玉一听,立刻拍马上前,当即抱拳应道:“末将在!” 没过多久,总督衙门大堂内,崇祯皇帝坐在原本邵宗元的位置上,底下文武官员分列。 要想不上当,要么援军有实力击败李贼大军;要么保定要确保能长期坚守,耗掉贼军的粮草物资不得不退兵。 崇祯皇帝听了,只是微微一笑,然后道:“差不多了,传旨,降者免死!” 中气十足的声音,远远地传了开去。 说完之后,他便磕头下去。 保定解围战,只是京畿之地会战的开始。 这些声音汇聚起来,变得很杂乱,犹如菜市场一样,一片“嗡嗡”声了。 文官这边,是以邵宗元为首的地方官员。武将这边,是京营总兵站在最前面,后面才是地方将领。 看来在保定坚守是对了,如今入了新组建的京营,就再也不用担心蝇营狗苟的事情,专心打仗,皇帝都看得到。 邵宗元要发动百姓,去城外搬粮,也要把城中积下的尸体赶紧运去城外埋了,柴火之类要赶紧砍些,破损的城墙要修,如此等等,事情很多。 他之前是保定总监,奉旨在这边监军,多少是有点感情的。能救下来,是真的太好了! 如果兵力雄厚或者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围城战还可以变成围点打援。 于是,随着旨意传下,“降者免死”的声音,便成了保定城上空最为响亮的声音。 邵宗元听了,走上前,给皇帝牵马。 崇祯皇帝扫视他能看到的一张张充满了关心的脸,也不矫情,当即说道:“邵卿带路,大家都回吧!” 有关这一点,崇祯皇帝在领兵来救之前,就和众将商量过,觉得是李贼可能会用的招数之一。 一场战事下来,还是雨天,休整是必须的。 于是,他也不矫情,便在邵宗元的牵引下,坐在马上往城里而去。所过之处,将士敬礼,其他人低头致礼。 思想工作来不及做,军饷的承诺确是可以有的。分开插到原有军队的各小队中,基本上不用担心他们有事。 再到后来,战事的情况进一步清晰,反馈到了崇祯皇帝这里。 吩咐完了之后,崇祯皇帝便严肃地说道:“全军今日休整,明日一早便开拔!”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呼声,充满了真心实意,响彻在保定城的上空。 倒是马科这边,可能会麻烦一点。他自己的兵马,真正的精锐,也就是他的家丁而已。 最终,挑挑拣拣精壮之后,崇祯皇帝派出一队人马,领着大概一万多俘虏,把他们编成屯田军,从紫荆关入晋地,安排他们去种田。这个时代,哪里都缺壮年男人。 等到傍晚时分,崇祯皇帝正在和保定地方官员议事,就见贺珍匆匆来报,一脸地震惊,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外围夜不收擒获来自太原的流贼信使,审问得知,太原府已有饥荒,急求贼首拨粮。” 一听这话,崇祯皇帝有点意外道:“这个点就没粮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