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1章 联姻 (第2/3页)
。 山海关文武官员,皆是有一种感慨:原来皇帝确实是个会打仗的皇帝啊! 就连吴三桂扪心自问,他领着四五万军队要干成皇帝干成的这几件事情,怕是不可能!当然,他虽然认为,这其中估计大半是周遇吉的功劳,但是毕竟名义上是皇帝亲自领军,如果不懂兵事,乱加干涉的话,就算周遇吉再厉害也是不可能做成这几件事情的。 有了这些想法,几乎是潜移默化地,山海关的文武官员,都对京师尊重了起来。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司礼监掌印太监兼东厂提督王承恩突然驾临山海关,让所有人都吃了一惊,不敢怠慢,便纷纷赶往巡抚衙门。 他们都已知道,这个王承恩是在太祖皇帝显灵,当今皇帝一下变得英明神武起来的时候提拔的。可以说,目前所有的宦官中,就他和随驾的方正化是最受圣宠的。 不管得罪谁,都不能得罪这位宫里的大太监。 然而,让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这位大太监非常和善,见谁都是和蔼着脸,人畜无害的那种。 但是,谁也不敢轻视这位大太监,真要把这个大太监当病猫看待,那绝对是会吃大亏的。 很短的时间内,山海关这边的文武官员便都已到齐。 辽东巡抚黎玉田在边上陪着,王承恩就在他的主位上坐着,看着底下官员,微笑着说道:“咱家奉旨过来山海关待一些天,主要是两个事情……” 听到这话,不少人有些不安。 京师城里的大杀特杀,从内相到外廷首辅,从锦衣卫指挥使到世袭国公,不知道多少人被抄家灭族。其中有一些罪名,比如克扣军饷,贪腐之类的,在场的人都有份。 这位新任司礼监掌印太监可是兼着东厂提督一职,鬼知道他是不是来山海关抓人的了? 不过,没等他们想出个什么法子来应对,就听王承恩已经在那说道:“第一,咱家奉旨过来,便是要核查关宁一线的军备账册,饷银发放等等,简单来说,就是核实欠饷……” 说到这里,他故意停顿了下,看了下武将那一列,然后才继续说道:“……然后便和其他各地一样,结算欠饷,以后必按期发放欠饷,不会再有拖欠了!” 吴三桂一听,顿时喜忧参半。 喜的是,他如今从宁远撤回关内,等于把山海关到宁远的粮田全都抛弃了,如此一来,他怎么养军就成了一个问题,正愁着呢,结果朝廷要核算欠饷,不再拖欠军饷,就等于是把问题解决了。 忧的是,一旦朝廷接管了养军的事情,那他对军队的控制力必然减弱,甚至这结算欠饷、军饷每月发放的事情一实施,说不定底下的军卒就真得只认朝廷了。 说真的,此时的他,挺纠结的。 倒是山海关总兵高第没那么多想法,一听可以结算欠饷,顿时就高兴坏了。 他是属于客军,手中军队和其他地方没有两样,不能像吴三桂一样有另外的钱粮养军,因此实力很弱,也就没有吴三桂那样纠结了。 只听王承恩继续说道:“万岁爷曾在宣大两府核算欠饷,砍了不少弄虚作假的将官脑袋;咱家不喜欢杀人,希望在场的诸位,千万不要弄虚作假吃空饷。你们该是也知道,咱家这次带来了两百多东厂番子,要核查名册并不难的。” 听到这话,吴三桂和高第等人,不管怎么想,都出来齐声表明心迹,表示绝不会弄虚作假吃空饷。 王承恩显得很高兴,夸了他们几句,然后才又说道:“咱家来山海关的第二件事,便是督促山海关城防。万岁爷旨意,建虏很可能已倾巢出动,须得打醒十二分的警惕,明白么?” 听到这话,巡抚大门大堂内的这些文官武将,顿时全都大吃一惊。 他们立刻明白过来了,核算欠饷这些事情,也都是为了打仗准备的。建虏倾巢而出,那压力就非常大了。 他们正在想着呢,就听王承恩点名道:“宁远总兵吴三桂何在?” “末将在!”吴三桂一听,连忙出列应道。 他不知道王承恩点他的名是要干什么,眼睛盯着王承恩,心中有点忐忑。 结果,却听王承恩微笑着说道:“万岁爷多次提过,吴总兵虽多有亲属在建虏那边,却能始终坚持不变节,实乃忠贞之士也。如今咱家一观吴总兵面相,不由得非常佩服万岁爷,看得可是真准!” 吴三桂一听,有点尴尬,也不知道这是夸他还是损他,变节的亲属太多? 不过不管怎么样,就当这是夸奖了,要不然,还能怎么样! 于是,他便为之感激涕零,立刻谢恩。 王承恩呵呵笑着,又对几个武将说道:“咱家以为,当加强戒备,不止是城防,还要多派探子,如此才能有备无患。当然,咱家不懂兵事,诸位总兵以为如何?” 他越是谦虚,几个总兵越是不敢轻视他,连忙表示,一定加派夜不收,严加戒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