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计谋 (第2/3页)
当初孔有德被逼造反时,是不关耿仲明什么事情的,因为他没有被派去辽东,而是留守在登州的。但是,最终耿仲明选择了背叛朝廷,去帮兄弟造反。 如果不是耿仲明,孔有德当初开始造反时就有可能被镇压了。也是如此,孔有德对耿仲明非常敬重。如今更是宁可自己死,也没有怨言。 此时,孔有德听到耿仲明的话,有些意外,也有些不解,看着他大哥。 耿仲明用力握住他的手,看着孔有德的眼睛说道:“儿子没了,可以再生;老婆没了,可以再娶。我这辈子的兄弟,就你一个,不能没有!” 一听这话,孔有德眼睛顿时红了,当即叫了一声“大哥”,然后便说不下去了。 他们都是辽东汉人,被建虏欺压,亲人遇难,然后共同投奔毛大帅帐下效命,不为别的,就为向建虏报仇。那段艰苦的岁月中,两人经历了一切,和建虏厮杀,积功而受毛大帅赏识,一步步地升官。 在毛大帅屈死之后,东江军的争权夺势,又让他们心灰意冷,最终他们一起商量,选择投奔了孙元化。可虽然孙元化赏识他们,但是文官却多有歧视他们,最终因为一只鸡导致兵变,最终走上了造反的道路…… 这一路上,不知道有多少危险困苦,屈辱泪水还有欢笑喜悦,兄弟俩都是一起经历…… 此时的耿仲明和孔有德,都在想着他们经历的一幕幕,久久无语。 不知道过了多久,中军帐外传来动静,让耿仲明一下回过神来,便连忙对孔有德说道:“马上要天亮了,我立刻去召集手下心腹,布置反正的事情。” 听到这话,孔有德便连忙说道:“大哥,此战会以我们降兵冲锋在前,手臂绑白带子区分。你的手下,也都要绑上白带子,以免误伤!” 耿仲明听了,点点头,立刻叫过帐外的亲卫去传令。然后等他回过神来,他又有了主意,快步走到孔有德面前说道:“我有个主意,既然是要降了,索性就闹大一点,你看这样是不是可以……” 说着,他便把他想到的计划给孔有德讲了下。 孔有德一边听着,一边思索着,等到耿仲明说完,便立刻欣喜地说道:“可以,我觉得可以!” 随后,他犹豫一下之后又补充说道:“真这么做的话,我必须要马上赶回去向皇上禀告,如此才能配合!” 耿仲明听了,点点头说道:“时间紧迫,你看这个计划有什么补充的没有没问题了,便立刻回报明国皇帝吧!” 于是,两人又迅速商议了一下,然后孔有德在耿仲明亲卫的掩护下,借着黎明前的黑暗,赶回居庸关这边。 天色很快放亮,崇祯皇帝便升帐准备按计划对居庸关外的建虏发起攻势。 陪同他的方正化有些担心地说道:“万岁爷,要是孔有德假降的话,建虏怕是会有防备啊!” 崇祯皇帝听了,不以为意,道:“黑夜里闻变而有防备,必然会有动静,我们的夜不收便能察觉。再退一步说,就算昌平的建虏有了防备,先一步攻打的也都是那些刚投降的,最多是他们死伤多一些,大军压过去,此战必胜。” 这一战,最主要的是刚投降的这些军卒的证明之战,只有此战之后,崇祯皇帝才会把他们当真正的自己人。也只有到那个时候,伤亡的多少他才会很关心。 方正化听到皇帝的回答,心中便放心了。其实就是孔有德叛变与否,对于整个战局的影响并不大。 等到大军饱餐一顿,准备开拔时,孔有德才赶了回来。 崇祯皇帝一听他回来,便大概猜出孔有德没有叛逃,心中多少是有些欣慰的。 军队开发中,崇祯皇帝由众将簇拥着,见到了匆匆赶来的孔有德。 “陛下,罪人说服耿仲明归顺朝廷了,且耿仲明献上一计……” 孔有德知道时间宝贵,一口气就把事情说了,特别是耿仲明的计划,更是重点说的内容。 边上的周遇吉一听,顿时大喜,连忙对崇祯皇帝说道:“陛下,此计大善!” 崇祯皇帝自己也在思考,没想到这其中可以有变的情况,反正和最初的计划差不多,便点头对孔有德道:“此计如成,你和耿仲明便记一大功。” 孔有德听了,很是欢喜,便回归他的队伍去了。 崇祯皇帝这边,立刻和众将商量,稍微调整了原先的计划。然后大军浩浩荡荡地出了居庸关,杀向昌平。 ……………… 昌平清军大营,所有人都还在用餐呢,忽然探马就急速驰回,然后军令迅速下传,所有清军紧急备战。 为首的将领是爱新觉罗瓦克达,他就很纳闷,怎么会在他这里突然遭遇敌情呢! 原本他的任务,是等到时间之后就和宣府的阿济格所部内外夹攻,拿下居庸关的。结果没想到,竟然是明军从居庸关方向拥来! 说真的,他有点懵。 因为他实在不敢相信,阿济格所部可能是败了,所以明军才会从这个方向杀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