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61章 解决钱的问题 (第5/5页)
从这个名字上就能听出来,大概是直接归宫里管辖的,但是这明明是户部的事情,他肯定不甘心,就连忙问上一问了。 崇祯皇帝听了,断然说道:“户部管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皆是不变,但钱财发放,以后不归户部。” 这有点类似出纳和会计,职责分开。 看到倪元璐还想说话,于是,崇祯皇帝又加上一句道:“此事,朕意已决!” 倪元璐:“……” 这就是亲自带兵打仗,并且连续打胜仗所建立威望带来的好处了。 要是之前的崇祯皇帝,说什么朕意已决,算个屁,该反对还反对! 但是,此时的崇祯皇帝,一手扭转京畿之地的局势,得军心、民心,威望空前高涨,还有会发疯的经历,没有充足的理由,没有切身的利益关系,谁敢冒着家破人亡的危险来反对? 崇祯皇帝也不再理倪元璐,转头看向范景文说道:“内阁再拟一道旨意公告天下,凡民间所需用钱者,皆可到大明皇家银行借贷。普通百姓须有抵押物,立有军功的在职将士家小,可免除一定额度的抵押物,贷款时须说明用途,钱庄审核通过才能放贷,每月月息一分五!” 《大明律》有规定,“凡私放钱债及典当财物,每月收利不得超过三分,每月虽多,不过一本一利”。 但是,普遍来说,明朝放款的利息一般是月息二三分到五分,要比《大明律》规定的上限要高不少。 并且实际cao作时,比如当铺,赚的不仅是利息,当物到期不能赎回,则成为“死当”,必须归当铺处理,这项额外利益常倍于放款利息。所谓不超过一本一利的规定,成为一纸空文。 明末这个时候,钱庄也已经有了,也存在放贷行为,不过主要是贷给个人,并且数额一般都比较小。 崇祯皇帝说出这个计划,殿内的这些官员也都听得懂。不过他们都惊讶于这个利息之低,竟然每月的月息只有一分五。 不过这个事情也有新鲜之处,那就是这是官府出面的放贷,并且是一个常设衙门了。 以前不是没有衙门放贷,比如王安石变法时就让各地衙门放贷,但是崇祯皇帝这个,明显和王安石变法不同。第一不是强迫,第二利息极低,第三对于立有军功的将士家小还能免一定额度的抵押物。 于是,立刻有人便奏道:“陛下,除有军功的在职将士家小可免除抵押物之外,不知还有何等人也能免除抵押物?” 这个意思,其实已经非常明显了:陛下,看,看这里,我们这些当官的是不是也可以免除抵押物啊? 崇祯皇帝岂会不明白其中的意思,他当即说道:“忠烈堂里中供奉的忠烈直系成年亲属,可免利息贷款一定额度的钱!” 殿内官员:“……” 崇祯皇帝才不会惯着他们,继续说道:“另外,凡存钱于大明皇家银行的钱,在此法实施之后,不但免钱财保管费,且每月还能得五厘月息,一年结算一次。” 把这个当银行开始做买卖之后,就需要吸引民间存款了。给出了五厘的利息,那也有一分的利息差,依旧是钱生钱的范畴。 要说怎么来钱,这最来钱! 不过这种存钱还给利息的做法,在这个时代是听都没听说过的。此时听到皇帝这么说,大殿内的这些人,都是非常诧异。 于是,范景文便连忙问道:“陛下,如此以来,要是无人借贷而皆是存钱,这钱庄岂不是要亏本了?” 崇祯皇帝听了,当即哈哈一笑道:“钱庄的利息还不够低么?岂会怕无人借贷?真要没人借贷,那就朕来借钱,朕来付利息便是!” 范景文:“……” 今天的议事,特别是涉及这钱庄的,好像学问就有点不够用了。皇帝一套又一套的,真能行? 倪元璐还有问题要问,见范景文愣在那里,他便开口奏道:“陛下,那这大明皇家钱庄的利润或者亏空,算哪个衙门的?” 皇帝说他要借贷,便给了他这个问话的依据。 崇祯皇帝听了,本来想马上就回答,不过他随即心中一动之后,便立刻把差点脱口而出的回答给改了道:“利润活亏空,按照八二的分法,分属国库和内库。” 听到这话,倪元璐连忙确认道:“陛下意思是,这钱庄归宫里管,但是如果陛下借贷钱庄,也会还利息,然后这个利息八分归国库,两分归内库?” 崇祯皇帝听了,点点头说道:“就是如此!” 倪元璐听了,便没问题了。如果说都归宫里的话,他肯定要提出异议的。 事实上,大明皇家钱庄的做法,会抢了很多人的高利贷生意。 试想一下,这是皇帝开的钱庄,利息如此之低,那谁会去高利贷那里借钱?除非是钱庄这里借不到钱,才可能依旧去借高利贷的。 不过这种高利贷的事情,和皇帝议事的这些大明朝高级官员可能有家人在做,但是这种事情,一般他们本人是不cao心的,虽然皇帝没有加上“朕意已决”四个字,他们也不会因为这个就去和皇帝打对台戏。 归根结底也是因为,如今皇帝说话有威望! 威望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对于做事真得是非常重要的! 朝议结束之后,内阁并各部衙门就为这些事情忙碌了起来。当然,崇祯皇帝也没有不管,而是做总控,不让事情偏向他的计划之外。 废除贱籍等有关户籍的革新,让大部分受益者都非常感激皇帝,对朝廷将士的政策偏向,又进一步凝聚了军心士气。由此,当崇祯十七年十月的军饷用新钱发放时,京师所有将士,都没有发出异议的声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