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六十五章 生而知之 (第1/2页)
将朱瞻基交给宫人之后,朱棣干脆离开龙椅,拉了个凳子坐到陈堪对面。 “朕只问你两件事,你的那个什么皇家银行,什么时候能做得起来,另外,这个银行将来是归朕的内库还是归户部?” 面对朱棣的问题,陈堪稍加思索,随后沉吟道:“如果只是暂时选择京师作为试点,约莫三个月时间左右,便能看得到效果。 至于银行归国库还是内库,臣以为,都不妥当。” “哪里不妥?” 朱棣觉得今他皱眉的次数比他这一年加起来都多。 但没奈何,陈堪口中那些乱七八糟的专业术语他是真的不懂。 陈堪顿了顿,道:“银行若是归于内库,臣怕时间长了,银行便成了皇家的私人财产,若是这样的话,百姓们如何与皇家斗争? 至于归于国库,臣还是觉得国库的作用应该是成为一个国家坚实的后盾,而不是参与到具体的经营中来,陛下也知道,一旦哪个衙门和钱有了牵扯,便很容易拖泥带水......” 陈堪没有丝毫掩饰的和朱棣出了自己的担忧,因为没必要。 大明朝是下饶大明朝,但更是他朱棣的大明朝。 朱棣身为这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那么一些隐患他必须做到心里有数。 尤其是银行这种事情,更是关系到下百姓的钱袋子。 一个弄不好,就容易富了皇家苦了百姓。 而朱棣既然看到宝钞给百姓带来的危害,便有了取缔宝钞的想法。 那么至少明他是真正将下百姓看在眼中的。 陈堪要做的,是将所有的隐患都告诉他,然后让他来做这个取舍。 顺着陈堪的话,朱棣也迅速想透了其中的关节。 他微微颔首:“有道理。” 陈堪的话很容易理解,因为这属于政治范畴。 朱棣身为帝王,他更加清楚,一个新事物从有到无代表着什么,那代表着这个世界上又多了一个利益群体。 即便是皇家,也很难保证在利益达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不起贪念。 他可以保证他不贪,甚至也能够保证他的儿子,他的孙子不贪。 但他孙子的孙子呢? 万一出现了一个败家子,那搞不好这个事情就能直接倾覆大明的江山。 沉思片刻,朱棣淡淡的道:“既然如此,此事便暂时先搁置不谈,当下最重要的事情是先把你的那些东西做出来,至于其他的,船到桥头自然直,大明这么大,能人异士宛如过江之鲫,届时总会寻到解决的办法的。” 朱棣终究是魄力无双的绝世帝王,像康麻子那样因噎废食不是他的风格。 “朕就给你三个月时间,三个月后,朕要看见一种能够取代市面上流通的新式宝钞出现在朕的面前。” 事情是陈堪提出来的,自然也需要陈堪去解决。 朱棣也很想看看,他的那些东西究竟有没有可能变成真的。 “陛下放心,臣绝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怠慢。” 陈堪肃立,正正经经的朝朱棣拱了拱手。 改良宝钞,实行金银铜本位,为大明建立起一个牢不可破的货币体系,规范大明的经济体系。 这是陈堪来到大明之后,要做的真正意义上可以改变大明历史的发展进程的事情。 可以,这件事情关系到陈堪将来能否在朝堂上真正站稳脚跟,。 就算朱棣不催促,陈堪也不会在这种事情上面偷jianian耍滑。 事情谈完,大殿之中的气氛有些沉默。 朱棣像是发神经一般,忽然盯着陈堪的脸打量起来。 怪异的目光看得陈堪一阵发毛。 静静的盯着陈堪看了一下,朱棣问道:“陈堪,朕很好奇,这些东西你是怎么知道的?” “呃...” 陈堪没想到朱棣会突然问出这个问题,他正想把锅甩给方孝孺,朱棣忽然悠悠的道:“你可别告诉朕,这些事情都是方先生教给你的?” “陛下圣明,这些东西确实是臣从老师身上学来......” “你放屁,当朕好糊弄吗?” 朱棣根本不相信方孝孺那样的方正君子会教出陈堪这种一肚子坏水的混球。 爆了句粗口之后,朱棣忽然威胁道:“你想好了再,欺君的后果,想必你很清楚。” “啊?” 陈堪傻眼了,对上朱棣七分怀疑三分威胁的眼神,他的脑子有些混乱。 朱棣这是什么意思? 这一,终究还是躲不过去了吗? 朱棣一眼不眨地盯着陈堪的脸。 他确实好奇陈堪这一身本事都是怎么来的。 他调查过陈堪的往事,在自己登基之前,陈堪虽然拜了方孝孺这个儒林领袖做老师,但在他过去的履历中,并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