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诡事 (第2/2页)
,冷冷的看着眼前的元县令。 被陈堪似乎要杀人一般的目光盯着,元县令差点膝盖一软就跪了下去。 片刻后,陈堪淡淡的道:“就算是进城,没道理附近所有村子的人都进城吧?” 面对着咄咄逼饶陈堪,元县令擦擦额头上的冷汗,哭丧着脸道:“侯爷,这...下官委实不知啊。” 见元县令急得满头大汗,陈堪也没了继续为难他的心思,淡淡的吩咐道:“罢了,上报户部与刑部,让他们过来看看吧。” 这么多百姓离家出走,其背后的隐情必然不简单,但查案这种事情,陈堪实在是不好越俎代庖。 五城兵马司倒是有查案的权限,但五城兵马司主管的京师城池,像这种事情,除非是刑部主动邀请五城兵马司帮忙。 至于为何还要上报户部,则是因为户部还掌管着下百姓的户籍入册之事。 这么多百姓消失,户部也难辞其咎。 “先回京师。” 陈堪坐上牛车,撇下元嘉转头便走。 至于元嘉,他身为江宁县令,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他必不可能在事情还没查清楚之前就回京师。 牛车晃晃悠悠的走在青石板路上,陈堪盘腿坐在牛车上,脑海之中高速运转。 他在想,有什么东西能够让这么多百姓集体蒸发。 对于那些消失的百姓人身安全,陈堪倒不是很担心,一个人两个人失踪,他们或许是有可能遇害了。 但数千人失踪,并且还没有任何线索的情况下,遇害的可能性反而是最的。
夕阳西下之时,陈堪回到了侯府。 随便吃点东西垫垫肚子,陈堪便钻进了书房。 百姓失踪的事情和他没有关系,和他有关系的是军事学院的设计。 既然确定了选址,那接下来就是动工。 但在动工之前,先准备好一张图纸是很有必要的。 陈堪的书房里面,有许多别人完全看不出用处的工具,比如圆规,尺子之类的。 这些东西都是陈堪闲暇时分做出来的,现在画军事学院规划图,就刚好能用上。 在书房里废寝忘食的忙碌了一夜之后,等陈堪再次回神,这才发现边已经挂着启明星。 一旁的桌子上还放着朱月澜亲自送来的饭食,只不过现在已经冷冰冰的没法再吃。 将桌子上的米酒一口喝了个干净,陈堪蜷缩在书房的床上开始打盹。 做事情要从一而终,一旦被人打断就容易半途而废。 所以陈堪再次踏出书房时,已经是第三中午。 三时间,除了上厕所之外,陈堪吃饭睡觉全都在书房里解决。 而这三的劳动成果也很喜人。 陈堪的书桌之上,多出一幅与大明寻常的城池完全不同的城市规划图。 让云程准备好饭菜,再让下人看好书房不许任何人进去,陈堪便打算吃饱喝足回房间睡他个昏地暗。 “侯爷,江宁县令求见。” 陈堪还在大快朵颐,就听见管家禀报江宁县令来访。 “让他进来。” 云程应了一声走出房门,再回来时身后便多出一个人。 正是三前被陈堪训斥过一顿的江宁县令元嘉。 元县令见礼道:“下官见过侯爷。” “嗝~” 陈堪打了个饱嗝,放下手中的鸡翅:“见本侯什么事?” 元嘉心翼翼的看了一眼陈堪的表情,这才拱手道:“回侯爷,那些消失的百姓有消息了?” “哦?” 陈堪抬起头:“这事儿你该去和刑部,来本侯府上作甚?” 元县令表情一变,恭声道:“下官就是来知会侯爷一声。” “嗯!” 陈堪言简意赅得厉害,现在他完全不想和任何人进行交谈,更不想动脑子,他只想好好睡一觉,然后进宫将画好的图纸递给朱棣。 但元嘉好像完全看不见陈堪脸上的不耐之色,依旧自顾自的道:“下官已经查明,东河镇六个村的村民之所以集体失踪,是因为水陆法台那里死了太多的人,村民们觉得不吉利。 于是裹胁了工部的官员前往东河镇以西百里外的老鸦观祈福,顺便请了几个道士来东河镇做法事,以此化解东河镇上冲的怨气。” “哦。” 陈堪应了一声,摆摆手:“本侯知道了,你调查的结果是什么,如实上报便是。” 虽然陈堪总觉得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但他并不打算提醒一下眼前这个糊涂县令。 因为陈堪只在意那些村民,既然现在村民没事,那他就没有多管闲事的必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